第(2/3)页 张阳与魏征的谈话,引来了不少的目光。 当初这小子说他不站在任何人一边,也不会接受他人的拉拢,再一看才是知人知面不知心,长孙无忌一声冷哼,拿着笏板看向前方。 陛下来了,早朝正式开始。 太极殿上该到的官吏也都到了,没有人缺勤的场面总是很好的。 吏部尚书杨师道讲述着这一次科举的成果,参加科举一共六百八十九人,朝中选用文吏七十八名,武官四十人。 听着这个人数,能够参加科举的人还是太少。 选用的官吏,比之往年更多了。 想要加大科举的规模,各地州府的宣传和助力肯定少不了。 这也就和太子的官学有分不开的关系。 只要朝中不懈怠科举之事,科举会越办越好的。 这就像是一场拉力赛,朝中为了科举需要不断地投入成本,就看是那些地方大族现在撑不住,还是朝堂先撑不住。 这又涉及经济和财会了。 更不要说现在还是农业为主,在经济并不发达当下,朝堂顶着巨大的压力。 接着就是户部的禀报,去年赋税总收一千六百万石,在大唐这两年提振人口的种种举措之下,在册的人口达到了三千六百万户。 其中还没有算上那些隐户,还有仆役和苦役,以及没有户籍的僧人等等。 从此可以推算出大唐现在人均可分配的耕地有多少。 百废待兴的当下,人口还是不够,远没有达到当初前隋时期。 人口不够就导致了耕地的荒芜,中原还有很大的开发潜力,这需要更多的人口来补充。 而长安的人口从武德年间的三十万,一路暴涨到现在长安城已经是八十多万人口的大城。 而且这个数字还在上涨。 物价也开始跟着上升。 长安城俨然已经成了一个寸土寸金的地方。 兵部禀报着卫府兵员的情况。 这些事情和礼部就没有太大的关系,张阳闭目养神,一晚上没睡的疲惫袭来,声音也越来越模湖了。 “朕听闻,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已经到了长安城。” 话音落下,李世民的目光看向礼部这边。 张阳闭目站定没有要答话的意思。 又是安静片刻,许敬宗站出朝班,“陛下,松赞干布长途跋涉到长安,眼下正在驿馆衣袖,张尚书安排下朝之后来面见陛下。” 这小子分明就是睡着了。 李世民站起身,“退朝。” 群臣行礼,等陛下离开太极殿,三三两两的大臣也陆陆续续退去。 许敬宗小声道:“张尚书,散朝了。” 看了看四周,张阳伸一个懒腰,“什么时辰了。” 看到他睡醒的模样,李承乾欲言又止,作罢摇头离开太极殿。 张大象和张大素他们也早早回去办事了。 许敬宗看向太极殿外,“午时了。” 习惯了早朝,站着睡觉的功力又深厚了几分,可以确保自己站着的时候,身形不会摇晃。 他人看不出自己已经睡着了。 俩人走出承天门,张阳问着,“那些吐蕃人都安排好了?” 许敬宗点头,“随时可以去见陛下。” 张阳在路边买了一张饼,一边走着一边吃,到了驿馆门口,松赞干布已经等在这里。 他今天穿着比昨天更隆重一些,就连头发上都挂着玛瑙玉石。 张阳笑道:“老松,休息得可还好。” 这个奇怪的称呼,听着很不舒服,倒可以感觉到话语没有什么恶意,松赞干布回道:“挺不错,关中的酒水好,羊肉也便宜。” 现在长安城的物价都在上涨,也只有羊肉的价格最近一直都在降低。 除了平时突厥人将羊带到长安城来贩卖。 还有骊山承包的牧场,这么多羊群骊山根本无法消化,送入长安城都怕亏本,还等送到更远的河西,这才堪堪少赔一些。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