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李道宗身为宗室将领之一,与李孝恭齐名。 相比于人脉较好的李孝恭,李道宗的朋友并不多。 而且当年还与长孙无忌尉迟恭等人有过节。 张阳听着李泰的讲述,一路走到村口,知晓是李道宗要来了,同为宗室将领,李孝恭自然不能缺席。 在村子里摆好了一场酒宴,李泰特意让人在这里搭了一个草棚,阴沉的天空随时都会下雨。 张阳揣手看着远处而来的兵马,皱眉道:“其实您也不用在场,本来就是谈一场生意而已,朝中大臣们都是厚道中人,他们不会欺负我的。” 李孝恭哼哼一声,对这话满脸的不屑。 张阳又道:“您身体如何了?” 李孝恭松了松膀子,“还不错,吃得好,睡得好。” “最近少饮酒,多吃蔬菜,多注意养生。” “老夫此来是来见李道宗,许久没有见他了,老夫在一旁长孙无忌那只老狐狸多少会收敛几分。” 李道宗与李孝恭同为宗室将领,又是同为当今陛下的堂兄弟,陛下登基之后李孝恭被封为河间郡王,同为郡王李道宗封在了江夏,两人都在长安城留任。 当年众人跟随李渊征战天下,不过在李世民登基之后,一直都在削减宗室的力量。 宗室,皇亲皆是外戚。 历朝历代以来外戚与皇室嫡系之间的矛盾一直都有。 天可汗如今正值壮年,而嫡系皇嗣都还年幼。 此时矛盾还未显现,李孝恭笑着迎接李道宗,现在看来总有一种破碎前美好的感觉。 外戚与皇室的夺权之残酷,不论在汉还是在前隋都是踩着别人的尸体上位的。 张阳正忧心,却见长孙无忌与李道宗翻身下马走到了近前,躬身行礼道:“见过赵国公,见过江夏郡王。” 李泰也跟着行礼,“王叔,舅舅。” 长孙无忌对这声舅舅很受用,要是在外人场合当面要叫一声赵国公,在此地倒是可以唤一声舅舅。 上下打量李泰,他又道:“当初你行冠,当舅舅的未能见到你,这支金笔便送予你了。” 李泰双手接过,“谢舅舅。” 注意到张阳看着这支金子铸成的笔,眼神火热,李泰迅速将此笔收入怀中,客气道:“王叔,舅舅快快入座。” “也好。”长孙无忌道。 “听说兄长久居骊山养病?”李道宗低声道。 李孝恭抚须,一脸的严肃,“嗯,孙神医在骊山,骊山医馆的医术高明,便留了下来。” 李孝恭比李道宗年长九岁,当年同为宗室将领,河间郡王早早就放下了兵权,转而成了礼部尚书,一把火烧了礼部府衙之后,便再无官职,在家中饮酒作乐。 皇帝对这个宗亲实在是看不过眼,干脆把他调任宗正寺卿,直到如今。 就算是担任宗正寺卿,李孝恭还是一个不管事的半吊子。 本来就是一个武将,要做个文官也做不好,李世民也就由着他去了,只要这人不闯祸,这个宗正寺卿便让他一直当着,距今已有一年有余。 现在宗正寺李世民又让褚亮看着。 贞观之初,李世民登基后为了控制兵权,就有了让宗室将领离开军中的想法,并且还将这个想法具体实施了。 李孝恭便是被安排的其中之一。 还有李道宗,当初他就任职在了大理寺卿,从一个将领转到了文职。 因为突厥人袭扰凉州,关中被打了一个猝不及防,李世民又让李道宗重新掌握兵权,兵发凉州。 再者到了四年,在北征突厥一战中,李世民让李靖率领大军北征,李道宗便在其中。 北征突厥之后,官拜刑部尚书,从一个武将又成了文职。 再后来因为吐谷浑的战事,李道宗又被调往西海道,与李大亮一起协防西北。 以至于到现在西北边患解除,他还领着部分凉州兵马。 就这样来来回回调任,要用到他了,李世民将他安排在军中,不用的时候又塞给他一个文职。 皇帝是个矛盾的皇帝,兵权一事现在既要仰仗宗室的威望,李世民也不想宗室掌兵太久,战事一结束就要从军中职位上退下来。 相比之下,还是李孝恭活得更明白,虽然他家有个非常彪悍的夫人,可他在兵权与朝政之间拎得清。 活得混账,心里很明白,什么事情能做,什么事情不能做。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