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在那些吐蕃年轻人心中,大唐已经成了人间福地,只有相信天可汗才能让吐蕃人有好日子。 至于松赞干布……只要他作出对吐蕃牧民不利的事,那么这种激愤便会愈演愈烈。 一场变革正在吐蕃上演着。 骊山,有一批西域的银钱送到了骊山,这一次皇帝也亲自来看了。 他看着这些银钱眼神火热,好像已经看到了太液池的建成。 再看张阳提着算盘分钱,三大箱子被送进了库房,留在面前只有这么小小一箱。 看张阳就要给库房上锁,李世民连忙道:“慢着!” “陛下,怎么了?” “为什么到朕手里的只有这么些?” 看见那一箱箱金银,换作是谁都会眼红,更不要说当今天可汗了,他红着眼道:“这不对!朕的钱怎么这么少?” 张阳拿出账目解释道:“陛下你看买卖粮食的事情我们是不是说过我五五分账。” 李世民点头…… “而且还有关税,其中河西走廊的七成关税是我们的,也就是说陛下其中的五成中需要扣去五成的赋税,再扣去其中二成,也就是这一千贯。” 看陛下的脸色不好看,张阳又解释道:“陛下要是觉得钱少了,是因为现在西域不缺粮食了,不过等波斯开战之后,应该会很需要粮食,到时候我们狠狠地赚上一笔,钱就会更多了。” 李世民抓着库房的门,“不,赚得更多的是骊山,不是朕!分到朕手里的只有这么点。” 先是退后一步,张阳眼神警惕,“陛下当初可是画押写过字据的,莫不是要反悔,大丈夫讲话一口一个钉,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李世民呼吸沉重,最后放开了库房的门,坐在了属于自己的那箱子银钱上,“你何时可以将粮食酿成酒水卖往关外。” 亲兄弟还要明算账,更不要说自己岳父。 那账目都要清清楚楚一笔归一笔。 见张阳给库房上锁不答话,李世民再言道:“朕觉得高昌没这么值钱了。” 张阳颔首道:“陛下何出此言呐,高昌是西域的要地,自汉以来得了高昌,才能平定安西四镇,怎么能说不值钱。” 李世民想要反驳这番话,仔细一想不论是兵事经验上来看,还是历朝历代的记载上都是如此。 高昌的位置确实很重要,但被这小子拿着心里怎么都不舒服。 还好只有高昌一地,李世民觉得他可以多活一段时间,不用这么快吊死在承天门前。 君臣俩人又坐下来,王公公微笑着倒上茶水。 张阳的心情很好,陛下的心情很不好,他觉得这个女婿有钱得不像话。 一个乡野小子出身的人,有如此家业这是不对的,岂有此理,天理难容。 张阳放下茶碗问道:“多嘴问一句,陛下最近打算继续关着那些世家子弟吗?” 李世民颔首道:“此事你不用多问,朕自会处置。” “该不会想要做人质,不断地要挟世家,让他们一步步退让?” “朕说了你不用多问。”李世民喝下一口茶水,将茶碗重重放下。 这陛下是年纪越大,脾气越大。 大家都很忙,忙到陛下避暑的这些天都不得清闲,还要忙着应付朝中各种事,岑文本派了支教的夫子去往偏远的各地,中书省还要给写好文书给各地的州府。 李世民坐在椅子上苦恼地扶着太阳穴,斜靠着闭眼道:“到了八月朕就要回去了。” “这么早?” “朝中还有诸多事情要安排。” “我以为陛下要住在这里到九月。” 过了午时骊山的工厂又要开工,李世民站起身,“朕去看看工厂。” 张阳抬首道:“还有一事希望陛下准许。” “你说。” “现在西域乃至漠北漠南诸国都要修建天可汗大道,我们外交院号令诸国抓拿那个叫唐玄奘的和尚。” “不过一个和尚而已,不用与朕多说。” 王公公跟着脚步,又对还站在原地的张阳抱歉地笑了笑。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