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这些人中可有不少人是数月前高价折还粮食给赵宁的,名单赵鼎那里都留着。 当然,杀完人,还没有结束。 赶紧派人去京畿路各地严查,发现有类似情况,一律缉拿,阻止事态扩大才是当务之急。 晚上,赵宁在文德殿,盯着各路地图出神。 京畿路出现这种事,其他路有没有? 王寻在河北屯粮,河北现在的情况恐怕比京畿路更惨。 古人所说的易子相食,莫过于此。 赵鼎从两淮调过来的粮食,平均价格每石2贯,说明有些商人的嘴脸很难看,有些商人还是愿意配合朝廷的。 大宋朝啊。 税赋制度一塌糊涂,苛捐杂税最为繁重。 商业禁榷虽然增收了国库,但也形成了官员特权垄断,搞得民不聊生。 杀人,并不能清除腐败。 它只能威慑一时,却不能清本。 赵宁一直信奉着一句话:建设永远比毁灭更难,如果要毁灭旧的秩序,就必须要建立新的秩序。 此时,南方其他各路的情况到底如何,赵宁还没有心思过多去问,该在京畿路启动第一轮小规模的新政来做试点了。 想着想着,赵宁睡着了。 不多时,大殿门口的脚步声,惊醒了赵宁。 是王怀吉进来了。 “官家。” “何事?” “宋官人求见,她说您要的药物成功了。” 成功了? “快宣她进来。” 不多时,宋淑媛便进来了,她甚是欣喜,说道:“官家,臣近日在几只受伤伤口感染的兔子身上试了,兔子几日之后,全部痊愈。” 她手中拿着一些记载很详细的文书,都是实验的过程记录。 赵宁接过来,仔仔细细看完,他说道:“你做的很好,但这还不能证明药物的成功。” “为何?”宋淑媛脑袋上冒出问号,不是已经成功了吗? “我们无法判断,是兔子自己痊愈的,还是依靠药物。”赵宁耐心地说着,“而且即便可能是靠药物,这些药物有没有致死的可能,你只试了10只兔子,数量太少。” “还有,我们无法确保,药物真的进入兔子的体内,你说的银针渗入,我们无法确定是否真的渗入。” 赵宁越说,宋淑媛越感觉有些失落,不过毕竟是宫中的官员,真实的情感不敢在皇帝面前过分表露。 “当然了,也有一定的可能性是我们药物起到了作用。” “药物涉及到人命,一定要谨慎了又谨慎,你可以多去太医署走走,与那些人好好聊聊。” “官家教诲得是,臣知道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