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四章 做官的有讲义气的吗?-《长风万里尽汉歌》


    第(3/3)页

    马政收到慕容彦达求援书信后,与王邕对视一笑,便就把书信置之脑后,不加理会。这并非马王二人傲慢,不将慕容彦达这一知府放在眼中,实乃是二人心下有自知之明。更早早派出探报去查明梁山泊兵马的消息。

    人家人数是不多,但各个带甲,岂是登莱两州兵马能比的?

    自家兵马是什么样的德性,二人心中还没有点B数么?

    梁山泊是真正的巨匪大寇,不是他们往日经历的民乱。话说赵宋虽然朝廷钱粮丰裕,商业经济亦很发达,但农民百姓过的苦啊。赵宋朝廷不禁土地兼并,耕稼不足以给,由是群众起而为乱。

    从赵老大做皇帝的第三年爆发了第一次农民起义开始,整个北宋一百六十多年的统治中,正史上就爆出了二百三十多次农民起义。平均一年就有一次半。而如今这水浒版的北宋末年,起义次数比之正史,那叫做有过之而无不及。

    只不过亦多是中小型的农民起义,无有头脑,难以形成气候。

    这马政与王邕过活了半辈子,那自然遇到过农民起义,甚至于前者能做上登州兵马钤辖之位,就是因为带兵镇压了民乱得力。

    也正是因为熟悉内情,二人才明白梁山泊真正的可怕。

    往日的农民起义,大的几千人上万人规模,小的则只有几百人千把人。且多是农民,手中一无正规军械,二无铠甲蔽身,所以旋起旋灭。即使他们这些朝廷军将手中兵将力弱胆怯,对之贫民百姓也都胆气甚壮。他们有弓弩与甲士在握,对付起农民起义军来是虎入羊群,势如破竹。

    可梁山泊呢?

    总兵力是多少他们也不知道。但出动的这几千人里,水陆步骑军皆有,只骑兵便就有五百人,还个个强壮孔武,人人披挂精甲,如此精兵健寇,那就是把他们所有兵力都塞补进去,也不够人家塞牙缝的。

    休看是四千人,休看是禁军建制,但只要刀兵相接,那就是乌合之众了。

    谁让他们平日里就没起过操练兵马之心呢?

    平时多训练,战时方能少流血。平时不训练,打起仗来就只能挨刀子。他们是官员,可不是绿林好汉,要讲什么江湖义气,事到临头,明知不可为,亦要强出头。马政王邕就是官儿,谁听说过做官的有讲义气的?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