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跟着朕混吧!-《谋唐》
第(2/3)页
李晔采取自愿原则,愿回河中的不拦,愿留下的更好。
现在手下士卒来历太庞杂了,此战暴露了各种问题。
李晔干脆趁着大胜直接整改。
神策军属于老房子的遗物,从天宝年间哥舒翰在磨环川设立,到现在差不多一百五十年的时间,其间大部分时间都被权宦掌控,成了宦官控制皇帝的工具。
李晔可不想这么一支有着“优良”传统的军队待在自己身边,于是改名天策军。
天策二字,用意不言而喻。
全军上下欢欣鼓舞。
地位和禁卫军一样,为天子亲军,分左右两军,各四千人。左军指挥使高行周,副指挥使阿史那真延,右军指挥使李筠,副指挥使李效奇。
都指挥使直接由李晔担任,免除张承业副都指挥使。
同时清除军内所有宦官担任的军职,彻底让神威军与宦官势力断开联系。
禁卫军也分左右两军,都指挥使依旧是李晔亲自担任。
左军指挥使周云翼,副指挥使孟方同,右军指挥使拓跋云归,副指挥使杨师厚。原有华州军、李罕之降兵、河中留下来的士卒,全都分散到两军之中。
李晔原本想直接提拔杨师厚的。
但想想还是作罢,提拔太快不是帮他,而是害他。
他是牛人,以后肯定功劳不断,拿什么去封赏他?
一个副指挥使对得住他的功劳。
拓跋云归跟其他几个指挥使相比,差了一点意思。
但他此战守住华州,在最关键的时候突袭凤翔军大营,功勋卓著,禁卫军右军指挥使非他莫属,还有一个杨师厚配合,李晔也可以放心了。
至于张行瑾,李晔有些不好办,处罚太重,伤了将领们的进取之心,处罚太轻,无法达到以儆效尤的目的。
不处罚更是不行,等于助长手下将领向唐末武人转变。
这是致命的。其实周云翼也擅作主张,但跟张行瑾有本质区别。
周云翼的行为服从于李晔的战略构想,一切从大局出发。
而张行瑾是单纯的军事利益考虑,不顾整体大局。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