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还请恩师帮惟庸署名,要不然惟庸不敢上呈。” 李善长一愣,随后哈哈大笑起来。 胡惟庸说是不敢上呈,其实是想把功劳分给李善长,毕竟这种方法都是李善长想出来的。 而且李善长还亲自教导胡惟庸这么长时间,作为胡惟庸的顶头上司,胡惟庸想让功劳给李善长。 如此也能看出胡惟庸此人的心机之深,将人情世故做到了极限。 李善长也没有墨迹,接过奏折,拿起毛笔,就写下了自己的名字。 待一切都准备完毕之后,胡惟庸就拿着奏折,再次往宫中走去。 ... 上书房。 朱标则是在询问朱元璋问题。 “父皇,儿臣以为今天朝会上,刘伯温说的很有道理。” “为什么父皇,还要执意铺设高速公路呢?” 朱元璋闻言,将手中的奏折放下,看向朱标,说道: “标儿,今天咱就教你,为君之道,千万不可跟着臣子的思路去思考。” “咱问你,前几日你也在上沪县的港口处,看到了那条黑漆漆的高速公路,你觉得高速公路方便吗?” “方便肯定是方便的,但是应天府和上沪县不同。” 朱标仍是满脸疑惑,说道: “上沪县每一天都在接收大量的流民,这些流民完全可以充当建设高速公路的劳动力。” “他们能够靠着付出劳动,从李进那里获取到一份足够养活他们的报酬。” “但是应天府没有那么多流民,最多的还是百姓。” “可是这些百姓都是家里的主要劳动力,如果调用给这些劳动力,肯定会对农事有影响的。” 朱元璋点了点头,肯定了朱标的想法,不过朱元璋却依旧说道: “的确可能会有些影响,但是这条高速公路还是要修。” 朱标不解,父皇明明知道对百姓,会有损伤,竟然还要继续修建高速公路,难道父皇变了? 不再是那个爱民如子的皇帝了? 看着朱标疑惑的目光,朱元璋解释道: “标儿,你看问题只看到了一层。” “你以为咱修高速公路,就是为了给商人提供一个便利的运输环境?” “就是为了收取过路费,填补国库?” “这些只不过都是小事,咱之所以非要修建高速公路,是为了李进!” “李进?” 朱标惊呼一声,皱着眉头,不明白这跟李进又有什么关系?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