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大燕国战败,有灭国之危,岂能不向三国求救?” “三国若顾大燕国,要么退兵,要么分兵,则我大夏国就能转危为安。” “若三国不顾大燕国,则太子殿下便可长驱直入,兵临燕都城下,一举灭掉大燕国。” “大燕国若灭,则大晋国便在太子殿下的大军兵锋之下,晋皇岂能安稳如山?” “晋皇乃是四国盟主,若顾全大局,则只能依赖本国的剩余兵力强行抗拒太子殿下的兵锋。” “若成,则三国联军突破我大夏国的西疆之地还有可能。” “若不成,则大晋国便会跟大燕国一样,为太子殿下所灭。” “大晋国若灭,消息传到西疆之地,则晋军自然是再无战心,三国联军的威力会大大降低。” “同时,从大晋国出发,向西可以击大齐国,向南可以讨大成国,试问这两国的国主岂能不为之惊慌?” “如此一来,不但西疆之危可解,太子殿下更可以趁机拿下大燕国和大晋国。” “四国联盟瓦解,只剩下大齐国和大成国,岂能不主动向我大夏国俯首称臣?” “此战之后,我大夏国的东洲霸主之位便牢不可破。” “到那时,陛下便是想一统东洲,灭掉大齐国与大成国,也是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之事耳。” 董岳海不愧是兵部尚书,对战局的判断和指导能力绝对是极强的。 不过呢,董岳海犯了一个非常重大的错误。 再准确说,不叫错误,而是观点的问题。 董岳海的这番策划,是站在大夏国的利益角度上,是为大夏国做通盘考虑。 不但能度过眼下的危机,更可以逆转局势,一举将大燕国和大晋国灭掉。 可是呢,萧天行不这样想啊,那几个世家门阀出身的大臣也不这样想。 萧逸已经有太子封国了,萧逸已经有扶余国全力跟随,也有大辽国这个小弟,实力已经够可怕了。 若是再让他拿下大燕国和大晋国,到底是太子封国依附于大夏国,还是大夏国应该依附于太子封国呢? 萧天行当然不希望萧逸再坐大。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