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城里今日人流太多了,赵文浩在学堂的路口把赵策放下。 赵策在几人的眼光中,快步走到了自己的学堂门口。 邱书白两人,已经早就到了。 这天还是黑着的,但是却没人有睡意。 李秀才的书童提着灯,站在一旁,把担保的帖子一一发到几人的手中。 “先生昨夜喝醉了,现下还没起来。” “他交代我,今日把这些帖子交给你们去报名。” 几人手中,便得到了一份廪生的担保帖子。 是用作具结的。 具结,就是县里的廪生和同村的五名村民具保。 村里的名单,赵有才已经事先给赵策打点好了。 而廪生,正好李秀才便是。 “报名的时候,不可随意喧哗。” “人有些多,估计要等许久,就算累了,也不可动作过大。” “互结的名单,先生已经给你们写好了,你们直接照抄便是。” 互结便是五个应考生的互保。 李秀才让书童代为叮嘱一番。 说完后,这书童便拱了拱手。 “先生说了,几位报考完,直接回去,明日再来学堂。” 三人都点了点头。 吴学礼今日也不多话了,拿着自己报考文书,一脸紧绷的走了过去。 他们到的时候,县署礼房还没开。 但是门外,已经排起了长龙。 队伍长长的,一眼都看不到尽头。 邱书白不禁轻“啧”了一声。 “这人也忒多了点。” 吴学礼紧张的“嘘”了一声。 “咱们还是别说话了,老老实实排队吧。” 邱书白点了点头。 三人便排在了队伍的后面。 后面还陆陆续续有人过来。 赵策有些好奇的扫了一眼。 发现队伍中,有几个一看就才十一二岁的小学生。 还有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儒生。 大家都排着队,脸上的表情很是严肃。 没有一个人插队或者闲聊。 巳时一到,礼房的门口便被打开了。 排在前面的人,便挨个上前,呈上自己的报考文书,然后填录上祖上三代姓名、籍贯等信息。 二月份,正是倒春寒的时候。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