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弘治皇帝安抚道:“此事可能有什么内情?” 魏参议不好说是因为自己女儿,他只能站出来,也说道:“陛下明察。” “永西伯心系百姓,又功绩累累。” “臣听闻,他昨日也是为了救人。” “后来因为听到孔府先生似对永西伯夫人有侮辱之语,才会一时忍不住。” “此举虽然过激,但也情有可原。” “救人?” 有人反驳道:“救的什么人?” “听闻是孔府被虐待的丫鬟。” “什么时候教育一个丫鬟,都要人救了?” “永西伯即便想英雄救美,那也用不着动手?” “就是啊,侮辱永西伯夫人,更是无稽之谈。” “正所谓:君子动口不动手。” “永西伯此举,实在是侮辱了读书人三个字!” 魏参议本来想帮着赵策辩解,然而他终究是势单力薄。 倒是在大家争的正激烈的时候,站在前面的英国公张懋幽幽的说了一句。 “人永西伯虽是个读书人,但人家以军功封的爵。” “用读书人的规条来约束他,也有些不妥吧?” 英国公在朝中和这些文官的关系一向不错。 有人听了他的话,直接反驳道:“英国公此言差矣。” “这永西伯一开始便是个儒生,后面在考得秀才功名后,才封的爵。” “而且他如今就读国子监,拜的也是孔庙。” “怎么就不能用读书人的规条来约束他?” 英国公笑了一声,打哈哈道:“既然如此,那便好好了解清楚再做定夺。” 他闭上嘴巴,不再插话。 一群文人的争斗,他一个勋贵出口帮忙说了几句,也算是对这个新晋的勋贵仁至义尽了。 英国公不再说话后,其他有实权上朝的勋贵自然也不会开口。 其他人都开始了对赵策新一轮的讨伐。 弘治皇帝有些头疼的揉了揉眉心。 惹了别的官员还好,自己还能安抚一下。 这样对待孔府的人,这是和天下文人在作对。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