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赵策才身体暖烘烘的告别自己的妻儿,冒着雪到国子监去。 下学后,他便如约,到了李府等李东阳下朝。 李兆蕃如今和赵策一起升了一个班,已经算是正经的同窗了。 父亲不在,他便自觉的肩负起了招待赵策的职责。 指着人上了茶,又怕赵策无聊,在赵策旁边坐下,陪着聊天。 一直到午时过后,李东阳才脸色有些臭的回来。 赵策对他行了礼后,李东阳想了想,让李兆蕃也留下来一同听着。 “昨日你献上了神物,得到了陛下的赞许,是好事一件。” 说是好事,但李东阳今天的脸色,却明显没有昨天这么好看。 赵策猜测,今天上朝,可能出了什么事。 而且还是针对自己的。 见赵策不说话,微微低着头听自己教导的样子,李东阳又有些心软。 他本意也不是要训斥赵策。 再次开口时,语气便不自觉的和缓了许多。 “昨日你在暖阁时,为师也没想到你会说到漕运改海运一事。” “不过既然你提了,那也无妨。” 今日漕运的事情传出去后,朝中已经不少人拐弯抹角的跟自己打听着。 漕运一直就是一块大肥肉。 单单就官运这一道,就养活了多少官员。 更有那些沿河港口的世家大族,个个吃的满嘴流油。 如果漕运减少,甚至荒废。 那原本该他们贪的钱,要找谁要去? 因此动了漕运,就等于是动了这群人的利益。 改漕运为海运,其中受到影响的,会有多少家族,李东阳都说不上。 但是他能预料到的是,不用两天,恐怕提出这件事的赵策,就会被弹劾的奏折给淹没掉。 赵策沉默了一阵,才犹豫的开口:“可是先生,若是漕运不改,那庆阳府几十万百姓,又怎么办?” 李东阳也知道这个道理。 赵策的提议,虽然触动了不少人的利益。 但他是没有做错的。 不止没做错,甚至还立了大功。 李东阳看着赵策,脸色已经恢复了一贯的平和。 如果赵策抬头,会看到他眼里甚至闪着一些斗志。 他一个历经四朝,被天下文人追捧的内阁大臣,难道还保不住这么一个小徒弟? “你是对的。”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李东阳道:“朝堂的事情,你无需担心。” “回去吧,先生会替你处理好这些。”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