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七七章 执子一念祸人间-《大华恩仇引》
第(2/3)页
梅思源心思一沉,喝道:“你究竟看到了甚么?但说便是!没人会怪了你!”
斥候咽了咽口水,轻声言道:“前方石山有个凹口,地上有打斗的痕迹,旁边有个新坟和一个乱葬坑。”
“甚么?坟上可有字碑?”梅思源颤声回道。
“小的识字不多,这夜里也看不得很真切,只依稀瞧见墓碑上有个...有个‘王’和一个‘牧’字。”斥候皆是识字的,他已认全了“颌王夏牧仁”,却不敢出了岔子,上官拿自己问罪。
他的话犹如晴天霹雳,惊得梅思源五内俱乱,“快引我去!”
... ...
轰隆隆的马蹄音踏碎了这夜的沉静,已入睡的北邺城百姓被这突如其来的声响惊醒。
醒来,即是噩梦的开始。
没有喊杀声,只有冷冷的刀枪和熊熊的火焰。兵马过处人畜不留,灭绝一切生机。
“杀!”夏承灿的脑海中只剩这一个字。他率着这两万余骑兵,狂奔六百余里就是为了杀人,杀厥国人。
他要泄愤。父王无故被陷杀,他心中充满了怒火和恨意,这些怒火和恨意让他只想杀人,杀厥国的人。在他看来,厥国人都该杀。
“夏牧炎和厥国人都该死!”夏承灿在心里千万次地念道。
北邺城的百姓无辜吗?自然无辜!夏牧阳又不是他们杀的。
“杀父王的凶手中或许就有北邺城的人。”这是夏承灿最后的说辞。宁可错杀一万,不教漏网一人。
那便杀吧,但凡有丁点嫌疑的人,他都要杀。
当他在帐营中提出要屠城时,竟无人来阻。营中的将佐皆是夏牧阳多年的部下,他们同样怀着满腔的悲愤。虽知夏承灿所议极不理智,却皆愿与他共担这屠城的恶名。
我生为君生,效死又何妨?
两万余马皆骠壮,两万余人尽执锐,人马所至,杀人如杀鸡狗。惨叫之声响彻天际,由深夜至天明。
... ...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