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只是了解到了。 这朱元璋乃同样是因为战乱,和朱棣一样逃往这大夏,并且最终加入了太平道教的。 听得姚广孝之言后。 就连朱棣也是摇了摇头,不住沉声叹道:“若我的父亲……也当是现在这样的年纪了吧……” 而这边。 在听得朱棣的感叹之后。 姚广孝面色依旧是淡然。 随后便是朝着朱棣沉声笑道:“殿下,以往那太平道教的张角,虽然举着推翻大夏,推翻朝廷的大旗,建立的太平道教。” “但其本质上,还是心系大夏的,所反的不过是慈禧和李镇,对着以往的大夏,仍有旧情。如果是张角还掌权的话,说不定当真会同意李烨和朝廷的示好。” “然而这朱元璋则不然,此人早先颠沛流离的经历,让这朱元璋是十分的仇视朝廷,天然的对官府敌对。当然,其中也包括大夏的朝廷。” “这也就代表着,只要是在朱元璋掌权之下,他太平道教和朝廷之间和解的可能性,是降到了最低。” 说到这里。 然而虽然是说着如此。 朱棣的脸上,却依旧是没有任何放松的神色:“即便是如此,那太平道教中,鱼龙混杂。因其教众甚多,即便是在张角掌权的时候,也从来不是铁板一块。” “此刻朱元璋虽然是掌权,在这太平道教中,也全然不是他一人说了算吧?” “即便朱元璋有心反夏,那太平道教中的其他人不同意,又当如何? 姚广孝顿了顿,紧接着便是继续笑道:“殿下放心。“ “原本太平道教中,的确是可能出现殿下您所说的这种情况。” ”但是现在,这样的情况,不可能出现了。” 一句之后。 朱棣便是下意识的转过头来,望向了面前的姚广孝,满脸皆是不解之意“先生你此话何意?” 姚广孝嘴角带着一丝笑意。 还不待朱棣继续说些什么。 便是轻轻的将一封密信递到了朱棣的面前:“殿下只要看了此信,一切便都是知晓了。” 对于姚广孝的话。 朱棣自然是不疑有他。 没有丝毫的犹豫。 当着姚广孝的面。 便是直接拆开了密信,细细的看了起来。 只是片刻之后。 便已经是猛然抬起头来,目光中精芒毕露:“先生,此信中所言……” 还不待朱棣直接询问。 这边姚广孝便是自顾的点了点头:“殿下,此信中所云,自然句句属实。” 说完。 姚广孝便是替朱棣细细的解释了起来:“自去岁以来,整个冀州之地,便已经是大旱不断。自今天二月始,足足三四个月了。整个冀州之地,几乎是滴雨未下。今年的秋收,几乎必定是欠收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