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不可能,这绝对不可能!” “这天下哪里有产量这么高的粮食!?” 几声沉声的呼喊。 不仅仅是张角和朱元璋。 就在两人的身边。 徐天德和常伯仁,几乎都是异口同声的两声呼喊。 当老者说出这一番话的时候。 两人几乎连眼睛都是红了。 直勾勾的盯着面前的老者,是大声的呼喊着。 两人都是朱元璋的同乡。 和朱元璋一样。 都是出自大宋凤阳。 在入太平道教之前,也不过是两个寻常的庄稼汉。 虽然在太平道教的这几年。 已经是渐渐的疏于农务。 然而。 粮食的产量。 一株麦子上到底结几粒粮食,两人怎么可能会记不清呢? 毕竟。 对于寻常的老百姓来说。 麦子这样的粮食。 那是活命的东西。 那是比之他们自己的身家性命都还要更加宝贵的东西。 别说是几年了。 哪怕是到他们合上眼睛的那一天。 他们相信。 自己也绝对不会忘记。 毕竟。 以前他们在凤阳老家的时候。 每到收成的时候。 他们和老者一样。 最喜欢的就是到这自家的地里。 蹲在地上,一株一株的数着那麦穗上的麦子。 摸着那麦穗上的麦子。 看得那眼前金灿灿的一片。 心里也就更踏实了许多。 不仅仅是两人如此。 或者说。 全天下所有的农人们,都是如此。 也正是如此。 老者方才所说的话。 在他们看来,简直就是在天方夜谭。 哪家的麦子,一麦穗上可以结出八九十粒麦子? 那还是麦子么? 若真是如此。 他们又何苦一路颠沛流离,流离失所来到大夏这异国他乡? 又何苦把脑袋拴在裤腰带上,加入这太平道教。 干起了这些掉脑袋的营生? 可以说。 当老者说出那番话的时候。 两人都已经是直接失态了。 徐天德和常伯仁两人如此。 张角和朱元璋又岂能不是如此。 不过。 相比于直接失态的徐天德和常伯仁两人。 张角和朱元璋两人虽然也是怎么都不相信老丈所言,但还是勉强的维持着表面的镇静,勉强朝着老者笑道:“老丈会不会是数错了,或者说,并不是所有的麦穗都是如此,只是凑巧一株麦穗有这么多!?”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