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云泥之别-《重燃2003》
第(3/3)页
但是会攻击什么呢?
王子豪有点百思不得其解,因为卿云当时也是受邀人之一。
“那天,有个《21世纪人才报》的记者,采访了我们。过了两周,也就是4月15日,一篇题名《燕大、华清到底为谁而办》的报道便发表了。
中间的一组数据,我记得非常清楚,不信的同学可以去市图书馆查阅这份报纸。
2000年燕京大学本科毕业生有2154人,研究生1596人,这些人毕业后直接出国留学的有751人,大约占毕业生总数的20%,其中有587人同时选择了漂亮国,比例高达78%。
2001年燕京大学本科毕业生2217人,研究生2002人,毕业后直接出国留学的有831人,占毕业生总数的接近20%,其中有711人去了漂亮国,比例接近87%,比上一年增长了9个百分点。
而这一年燕京大学物理化学专业毕业32人,直接出国留学的达28人;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专业毕业15人,出国人数达13人,比例接近90%。
同时,在那篇报道里还有一个数据,让我震撼,留学总体回国率不到三分之一,而自费出国的回国率仅4%。”
卿云的话语,言之凿凿,让众人陷入了沉思,这种数据是编不出来的。
而且他们更有确切的感受。
毕竟锦城四中这么多年也诞生了不少的清北学子,后续的统计上面也能看出大多留在漂亮国。
卿云能记得这么牢,完全归功于当年的键盘大战。
不过当时的他,是站在另外一边的。
直到被人用这篇报道打了脸,这才改弦易张,自然他记得很清楚。
“每年国家对清北的投入,我不说大家心里也有数,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在国内接受最好的资源,最好的教育,然后转身投入他国,为他国做贡献,甚至造出各种尖端武器来对付我们!
这是什么道理?
更诛心的话,我这里就不说了,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去看看这篇报道。
我现在要问的是,王子豪,这就是你口中的‘云’?这种云,你真的愿意做?”
王子豪呐呐而不能言,卿云没说透的话,威力比说透更大。
要是深入分析,他还可以扯扯科研环境、氛围什么的。
但是卿云这么一说,显然将这群人等同于了叛国,让他无从辩驳。
见王子豪不吭声了,卿云也见好就收,做着总结陈词,
“成绩、学历只是教育的局部,而不是全部。考上华清、燕大、985、211不是评价一个学生的唯一标准。
学生时代的成绩,与一个人将来的成就,完全不能画等号。
学生时代的成绩,与一个人是善是恶,完全不能画等号。
学生时代的成绩,与一个人对社会的贡献,完全不能画等号。
我们读书只是为了成绩吗?刚刚我在后面也听到有同学说我在法庭上表现得怎么怎么样。
但是你们知道面对那些讼棍的无理纠缠,我是怎么想的吗?”
说到这里,见大家都露出了好奇的神色,卿云笑了起来,
“当时,其实我已经气得浑身发软,远不是你们看到的那么轻松。
我是年级第一,但面对那种情况,我自己毫无招架之功,全靠着校友会的帮助才能站在那里。
我引以为傲的分数,在那里一钱不值。
百无一用是书生,这就是当时我的想法。
我甚至曾经一度想拿起手边任何可以拿到的东西,冲到对面的讼棍面前来场你死我活。”
“然后呢?你是怎么坚持下来的?我们感觉当时的你始终态度很温和。”
唐芊影用‘刘和珍君’俏皮的做了一次捧哏,但眼里流露出来的心疼,却让旁边的秦缦缦心里一跳。
仔细想来,自己这闺蜜似乎对那坏人也挺有好感的。
她还见过唐芊影偷偷的为卿云缝补过书包!
卿云耸了耸肩膀,眼里温和的看着她,“那时,我看见了你们,坐在最后面的你们,每个人带着一本书或者一套卷子,安静的坐着。”
这一番话说的同学们有些赧然,唐芊影也红起了脸,小声的解释着,“我当时只是觉得不要浪费时间……”
秦缦缦悄无声息的斜睨了正在互动的俩人一眼,心里有些不是滋味。
呦!
小眼神还挺勾人的哈!
卿云哈哈一笑,摆了摆手,“无所谓的,我不是煽情,当时在那种环境下,我只是想起了一段话。
梁羽生的一段话,‘读书的意义,不在于取得多大的成就,而在于,当你被生活打回原形,陷入泥潭时,它能给你一种内在的力量。’
于是,我开始冷静了下来,你们看见的第一天我冷静应对,不卑不亢,其实不过是我当时脑子里在开小差,压根儿没注意到对面的言辞。”
同学们跟着笑了起来。
原来如此。
终于破案了。
卿云也笑了半响,而后继续说着,“前后心态的对比和法庭里形势的变化,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读书不是为了分数,而是为了让我们更宽容地去理解这个世界有多复杂。”
一阵掌声在教室里响了起来,跟着便是越来越多的掌声,最后汇成了一片。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