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七章 晚嫁犯法-《大遂宁》


    第(2/3)页

    这背影有些凝重啊。

    汤小娘起身就涌进相大英的怀中:“老爷你这是在怀疑我吗?我怎么可能是皇上派来刺探老爷的呢?这些年我为老爷生儿育女,就不说嫣儿了,便是果心非我亲生,我也一样照料至今,老爷若再怀疑于我,我真是……当初死活要娶我进门的,可是老爷你啊。”

    小娘哭哭啼啼,一番明志。

    相大英似乎是听进去了,又似乎没有。

    “不早了,你歇吧,我去娘房里坐坐。”

    相大英转身离去,开门的时候,几个婆子垂手立于门口,支着耳朵听着房里的动静。

    相大英一出来,众婆子赶紧呼了一声“老爷。”并自觉的向后退了两步。

    “去伺候夫人歇下吧。”

    “是,老爷。”

    “嗯。”

    “老爷慢走。”

    如今都要说“老爷慢走了”,以前都是说“老爷来了”。

    看来风头不对,还是小心为上。

    婆子垂头进房,伺候着汤小娘更衣。

    褪去薄衫,换上织锦的中衣,汤小娘虽半老徐娘,可毕竟风韵犹存,没事就给皮肤上抹些汁啊粉啊,青城有名的胭脂铺子,她都逛遍了,皮肤那是水灵灵的好。

    婆子伺候着给汤小娘头发抹上桂花油,又吹熄了一盏灯,独留床头的一盏泛着光。

    “你们说,老爷是不是外头有人了?怎么阴阳怪气的?”

    “不会吧。”贴身伺候的婆子思量着:“最近不用上朝,老爷都是在家陪小娘的,即使出门去宫里,听赶车的小厮说,也是匆匆去了,匆匆回的,没在别的地方停留,也没去见什么其它人。”

    “那就是我老了,老爷嫌弃了?

    “怎么会呢,这府中还有谁如小娘这般好气色呢,放眼青城的娘子们,也没有几个貌美如小娘的。”

    “那为何不年不节的,老爷要去跟那老婆子……跟老夫人坐坐?放着我屋里不坐,偏跑她屋里去?”

    “或许是……说说体己话吧。”

    “什么体己话,难道跟我就没有体己话?”

    “这?”

    “出去,出去,在我面前晃的眼晕。”

    几个婆子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赶紧缩着脖子滚走了。

    相府后院。

    灯火跳动。

    苏嬷嬷刚拿簪子挑过烛芯,烛火烧的正好,亮堂的很。

    夏日里薄荷色的窗纱已经换过了,换上了厚一些的窗纸,一格一格,每一格都是不同的图案,有腊梅,有芙蓉,有荆芥,有金银花……

    相遂宁跟相老夫人隔着小几,盘腿坐在窗下的榻上。

    相老夫人盘着小簸箕里的红豆,默默看着相遂宁写字。

    说是写字,其实是在临摹字帖。

    相老夫人见过世面,也觉得一个人的字迹是一个人的另外一张脸面,所以时常督促相遂宁用功,想犯懒都不行。

    自两年前开始临摹字帖,到如今秋里,相遂宁已经临摹了十来本字帖,已经能模仿两三个大家的字迹了。

    从外头回来,衣裳被淋湿了,湿答答的贴在身上,头发也是湿的,回房换了衣裳,略理了理头发,便过来陪相老夫人了。

    近来没练字,手生。也正好练练。

    苏嬷嬷已经将熬好的姜汤端了上来,恭恭敬敬的递到相遂宁手中:“老夫人担心姑娘着凉,毕竟外头的风不比早秋了,所以特意让老奴熬了这姜汤,姑娘满满的喝上一碗,发发汗,驱驱寒气,于身子有益。”

    “辛苦嬷嬷了。”相遂宁端起姜汤,一饮而尽。

    “慢点喝,这孩子。”相老夫人忙取出手帕来给相遂宁擦擦嘴角,见她头发还是未干,便让苏嬷嬷拿了条干燥的毛巾来,亲自给相遂宁按按头发:“头发太湿,会头疼,你小孩子不懂其中的厉害,越到年纪大啊,越懂的这个,你也别怪祖母啰嗦,以后再不许淋成这样了。”

    “祖母,我记住了。”相遂宁笑。

    “写完这一页,就停下来,一直写,怕你眼睛累。”

    “祖母,我不累,有祖母陪着我,干什么都不累。”

    “你这孩子,竟越来越会说话了。没想到你母亲闷嘴的葫芦一样,竟生出你这样巧嘴的姑娘。如果当年她不那么……”

    “咳咳……”苏嬷嬷故意咳嗽了一声。

    相老夫人回过神似的,将红豆放在一边,抚摸着相遂宁鬓边的头发,她眼神不好,这会儿方看到相遂宁发间的簪子。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