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九四八章 徐陵和成都书院-《权倾南北》


    第(2/3)页

    更何况巴蜀是巴人八部以及南中不少部落、羌人部落等等安置的地方,朝廷只是给他们划分耕地,让他们和华夏汉人混在一起耕作,终究只是一种办法,谁都不能保证这些人就这样会融入大汉的农耕文化之中。

    所以用衣冠文化教导这些人就成为另外一个好的选择。

    承担这个责任的,除了遍布各个州府的小书院之外,还有作为巴蜀第一学府并且居中调度的成都书院。可以说维持成都书院的运转,不仅仅是教育上的任务,还是政治上的任务。

    徐陵接过来成都书院这个沉重的担子,也就等于把这些任务都接了过来,同时他也积极的发动各地大儒入蜀,让人值得庆幸的是,在这个时代,教化蛮夷对于大儒们来说,都是值得追求的事情,所以响应徐陵的人很多。

    这是一个或许没有多少人有文化,但是所有人都尊重文化并且愿意传播文化的时代。

    除此之外,徐陵常年往来于建康府和成都书院之间,一手促成了成都书院和国内众多工坊、书院之间的合作,让学生争取不只是在做学术上有长处,而且还要对社会上各种技术发展有所了解,这样才能够保证在时代发展的道路上不至于被丢在后面。

    可以说成都书院能够发展到现在的规模,和徐陵有莫大的关系,徐陵说是第二功臣,即使是亲自组建成都书院的李荩忱而或者姚察等人都不敢说第一。

    除了成都书院,徐陵这些年为大汉所做的那些事大家也都知道,可以说大汉的教育学,徐陵就是祖师爷。

    徐陵在教育界的地位和孙思邈在医学界的地位一样。

    大汉的任何人,都不忍心失去徐陵。

    乐昌攥紧了拳头,沉声说道:“也就是说,很有可能没救了?”

    孙思邈苦笑:“启禀皇后,臣现在所能做的,也只有尽可能的根据孝穆公的病情反应调整用药,但是孝穆公身上疾病众多,肺部、胃部等处都已经有病患,换句话说,孝穆公已然风烛残年,上天想要让他歇息了,就算是臣有通天之能,也不能再做什么。”

    旁边的萧氏已经忍不住捂住了脸,低声哭泣。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