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因为大明不可能永远重复开国和靖难,但却必须重复每三年一次的科举。” 轻轻一句话。 好似于无声处听惊雷。 “啪!” 朱棣手中一直捏在半空的酒杯,掉落在地。 精致的瓷杯迸溅在地上,成了一片片不规则的碎片。 纪纲来不及收拾地面,甚至来不及擦拭被瓷片划伤的皮肤,在朱棣身边旁听的他,陷入了跟朱棣同样的呆滞。 纪纲是秀才出身,他同样被这句话,深深地震撼了。 良久,朱棣方才默默地重复着。 “.因为大明不可能永远重复开国和靖难,但却必须重复每三年一次的科举。” 很简单,也很直白的道理。 功勋武将们早晚都会老去,而将门犬子的概率远大于将门虎子。 名将都是战场上杀出来的,不是在公侯伯府上娇生惯养出来的。 而士绅文官们,却注定会将知识一代代传承,将书籍一代代批注,越积越厚。 朱棣忽然产生了强烈的紧迫感。 他觉得,自己在位的时候如果不做些什么能对大明产生根本性改变的事情。 那么大明的未来可能就会如姜星火所说。 他爹朱元璋和他朱棣两代人,扶持起来对抗士绅文官的勋贵武臣,将渐渐腐化、堕落,最终沦为文官靴下的踏脚石。 而失去了勋贵的支持,诸藩又被养猪。 到时候大明的后世皇帝能依靠谁呢? 外戚?还是宦官? 可是自己又能做什么? 朱棣蓦然想起姜星火不久前在讲“三条救命线”时提到过的那个词。 ——时代局限性。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