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五章 全篇《道心种魔大法》——第一百九十六章 钱庄、慈善-《冥河传承》


    第(3/3)页

    况且,杨盘关系着无数势力的口袋,他们就算是有心攀咬,也要考虑得与失是不是成正比。

    既然无法挑动皇帝的贪念,来一手隔山打牛,索性便直截了当地作罢。

    接下来,杨盘的精力便转向了孤儿院的开辟和投入了。

    眨眼间,又过去了两个月,在杨盘庞大财力的支持之下,各地孤儿院建立了起来,收容了许多孤苦无依的孩子,同时在各地,杨盘也投资修桥补路,时不时施粥和赠医施药,又招揽了一批失意的寒门学子给他当口舌,满天下宣传自己的善行。

    这般宣传之下,杨盘成为了天下有名的大善人。

    儒家学者也不好意思对杨盘这样的轻重家喊打喊杀,只能睁只眼闭只眼,底线便是杨盘不开学宫公开传授轻重家的思想和学问。

    ―――――――――――――――

    “好一个种他第六,确然是妙不可言也!”杨盘参悟到关键点时,不禁大声称赞道。全篇《道心种魔大法》在杨盘看来,最精彩的无非就是这‘种他第六’。

    这一卷,给了杨盘很大的启发。

    杨盘修炼的《血神经》,修炼的是血道元神。

    分化万千血神子,纳万灵精元以补自身。

    血神子相比于魔种,在性质上实际上是相当相似的。

    只是血神子暴发之时,过于霸道血腥。

    而魔种寄生在宿体精神之中,以他人的七情六欲来刺激魔种的成长,特别是拥有道胎的修炼者,更是对于魔种有着致命的吸引力。

    魔种成熟之后,也会吞噬掉宿体的一切,成全自身。

    因为魔种以七情六欲催熟成型,介于虚幻与真实之间。魔种即波动,反证七情六欲这些虚幻的情绪也有小动。连七情六欲都有波动,那么由此引申天地万物皆波动,完美自恰的思维逻辑和理论依据。

    杨盘总以为修炼血神子,需要分魂裂魄,凶险过大。

    可是杨盘在参悟了这篇种他第六之后,才明悟原来不是这样的,如果把自己的魂魄想像成一条河流,那么血神子只是河流之中的一滴水化成。一滴水对一条河流来说,是多么的微不足道?

    难怪冥河老祖能够拥有八亿四千万血神子。

    “道机,不知道这方世界的三大宗师,有没有呢?宁道奇不敢肯定,但武尊毕玄和奕剑大师傅采林,肯定有的吧?毕竟他们以自身信念结合家国气运成就大宗师,必然会得天所衷,身怀道机。况且他们没有传承,能够以自创武学的方式踏入大宗师之列,算得上域外千年少见的豪杰之士。”杨盘喃喃自语道。

    “傅采林暂时不能动他,他还有些用处,倒是毕玄嘛,拿他来尝试一下也不错。”杨盘淡淡地嘀咕道。

    “好,就你了!”

    杨盘决定了。

    于是,杨盘发下了命令,让情报组织的人手密切关注这位大宗师的动向。

    ――――――――――――――-

    毕玄可不像宁道奇,他可是突厥的国师,时不时地就要率军南下攻打边关,抢劫一翻。

    所以他的行踪,并不难查。

    离开杨盘两个月的上官晨曦回来了,她奉命代表杨盘到各处客栈查账。

    这种查账,也是悦来客栈的一种经营方法,加强了总部这边的影响力和控制力,又不损杨盘的利益。

    于此同时,悦来客栈内部有一套金票结算制度。

    因为黄金和白银运输不易,所以杨盘直接在每一个省选择一个重要据点,熔铸没奈何,将黄金和白银收藏了起来,然后发行金票流通,只要凭借金票,任何人都能够从据点之中取出相应的黄金和白银,哪怕据点给不出这么多的数量,扬州府总部这边也能够给出来。

    经过两年的发展,金票得到了大家的承认,成为了流通的货币代表。

    这给杨盘开钱庄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杨盘不打算开现代化的银行,只打算开古代金银保管式的钱庄。

    银行的营利,靠的是贷款。问题是现在这样的环境之下,货款出去,那是绝对不可能收回来的。

    所以,只能够采取古法。

    收纳民间大商人的金银保管,承兑金票和银票,方便客商和达官贵人们。

    当然,金银保管是要收火耗和保管费的。

    只不过,这点费用相比于客商运输金银,来往两地的花费来说,绝对算得上是物超所值了。

    这种钱庄一直到宋代才会出现,而杨盘却在隋朝开设,可谓是一大创举。

    杨盘的“悦来钱庄”开业,直接便是开遍天下,而这样的钱庄却是由杨盘一人独资,其中的利润之大,可想而知了。

    天下间无数的客商,选择将金银存入钱庄,在异地凭借金票兑换出来。

    大大地方便了商品流通和商业交流。

    一时之间,整个天下的商品流通加大,以前没有资本外出他省的商人们,纷纷有了资本出省到各地行商。

    商业流通的成本降低,商品利润自然就被下压。

    于是,各地商人们为了竞争,不得不投入各种软硬件的升级。同时商品需求量也在不断地加大。

    这就带动了工坊和民间小作坊的诞生,让无数失地无地的农民们有了一条可供生计的活路。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