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九十九章 救命之恩以身相报-《大明第一贡生》


    第(1/3)页

     book chapter list       跟以往大为不同的是,现在张周主政兵部和户部,有关调兵和调粮的事,他自己一个人就能落实,看似他平时不会出现在衙门里,但他手上实权可是很稳,只要他愿意,就算是把太仓的粮食都调运出去也无妨。

      大明的朝议体系,在这一年基本上已经废弛,大臣已有很久没见到皇帝,在这种关乎到国计民生的大事上,他们也显得无能为力。

      张周要带兵三千进草原,消息并未直接对外公布,皇帝所下诏公布的事情,是他要亲自带兵前往大同镇,他要去巡狩威宁海……此消息一出,而已是让朝中人觉得惊惶。

      因为正是过年休沐时,朝中大臣在这时候很难聚集在一起,但还是压不住很多言官前去宫门口集结,大有一种要死谏到底的架式。

      这也算是大明所谓忠臣的传统艺能项目了。

      而作为当事人的张周,却还在积极备战中,就连朱祐樘都不打算那些去死谏他的大臣,在大年初二这天,朱祐樘甚至还与张周一起出城,去参加一场点兵的活动。

      “突突突……”

      校场上,演兵不再只是用普通的燧石铳,直接搬出了加特林构造的机枪。

      采用水冷模式,即便如此,还是难以抵挡高温。

      在加特林加持之下,对面的土墙被打得千疮百孔,而朱祐樘站在高处用望远镜看,看得是非常过瘾,且心中是那般的踏实。

      一场简单的演示结束之后,朱祐樘转过身望着张周道:“这东西有多少?”

      “四五百挺了吧。”张周道,“现在还在加紧制造火弹,这才是关键。同时所制造时,所用的都是零件更换,与以前整体构造有所不同,即便是其炮身等有损坏,也能在战场上用最短的时间进行更替。”

      朱祐樘点头道:“要是被鞑子知道咱有这东西在,怕是没人敢来大明了。其实想想也是,要是用这东西,架在任何一处,哪怕只有几人守着,只怕真就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张周笑道:“火弹的数量是关键,还要做到维修和保养,很难的。接下来还有几种新兵器,都是建立在火弹改造之后的基础上,请陛下移步。”

      朱祐樘兴冲冲道:“走。”

      很显然,这次观看新兵器的演示,对他的信心提升很大。

      而张周所带来的,并不单纯只是传统笨重的机枪,因为那东西在移动战中的作用始终是有限,而张周所展现最牛逼的东西,当然是可以作为机动性所用的步枪,这已经具备了现代化作战的基础。

      有了这东西,别说是征服北方蛮夷,就算是征服全世界,也不在话下。

      ……

      ……

      就在很多中下层言官往皇宫左顺门聚拢时,身在家中的刘健得知消息,赶紧让人把李东阳叫过来。

      “去,告诉他们,都散了,不要惹事。”刘健对中下层言官的行动表达了不满。

      李东阳道:“如此给陛下施压,也是一种手段。陛下突然要出巡,对大明来说,或是祸乱的开始。”

      刘健道:“如今是鞑靼入寇时吗?你可有想过,如今陛下为何要执意往西北去?”

      李东阳摇摇头。

      在他看来,或者说在大多数传统文官看来,皇帝此举,跟当初土木堡之变前的情况大致类似,都是皇帝一意孤行要御驾亲征,结果很可能是把皇帝自己折在西北。

      李东阳甚至在想,你刘健不会是打算用这种方式来铲除佞臣,让张周跟当初的王振一样,靠外夷令其作古?

      刘健无奈道:“有些事,你还不懂。去吧。”

      李东阳皱眉道:“还有什么不懂的?难道朝中铮臣去谏言,我们还要阻拦吗?朝廷的体面何在?”

      “唉!陛下是要以张秉宽领兵三千,进发于草原,此消息乃是司礼监陈公公特地来告知于我的,你说陛下领兵去西北的目的是什么?不过是壮声威而已。”

      刘健话说完。

      李东阳好似瞬间明白了刘健的用意。

      只要张周能亲自去犯险,带个三千兵马进草原,让他死在草原上,就算让皇帝去给张周壮声威,那也不是不可以。

      但要是这样的话……文臣也有点太卑鄙无耻了。

      为了铲除张周这个毒瘤,居然舍得让皇帝去当诱饵?

      刘健道:“张秉宽有如此自信,为何不成全于他?今日陛下不出兵,早晚也会出兵的。西北一战,势在必行,也没必要非要阻挡了。”

      如今并不是传统意义上奸臣当道时,刘健对皇帝御驾亲征的举动表达支持。

      这是李东阳所没想到的。

      但既然刘健都这么说了,李东阳也只能代表内阁去劝说左顺门外的同僚,让他们接受现实。

      ……

      ……

      一场演兵下来,三千兵马基本也已准备齐备,剩下就是要通过几天的时间准备,完成最后的预演。

      在这之后,朱祐樘也没有着急回宫,而是就在城外校场内,接见了大理寺少卿谢正。

      谢正对能面圣,感觉到无比的荣幸,毕竟从他的官职和资历来说,基本完全是靠谢迁的荫蔽才当官的,他也不求能当到多高的官职,但现在却好像他已经成为皇帝的心腹一样。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