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零六章 最低的代价-《大明第一贡生》


    第(2/3)页

      朱凤于行在内停留了一夜,为第二天下午出兵做一些准备,到第二天一早,他才离开行在,去拜见王守仁。

      这头王守仁经过一夜的准备,已将出兵的兵马点齐。

      从皇帝原本御驾亲征两万兵马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四万兵马。

      王守仁对朱凤道:“令尊亲率一万七千兵马为先,陛下将会亲率六万兵马往威宁海,一共兵马近八万。其中可作战的骑兵有三万五千,剩下的都是步卒,也有负责运送粮草和辎重的。”

      朱凤道:“会不会太多了?”

      “知节,你觉得八万兵马……多了?”王守仁皱眉问道。

      显然在王守仁看来,皇帝御驾亲征一趟,只带个八万兵马,其中有不少还是老弱残军,这么个架势出关,要是鞑靼人全面来袭,还真不能保证百分之百的安全。

      连王守仁也不认为如今大明可以在战场上完全碾压鞑靼人。

      可皇帝就好像是有一股盲目自信一样,带着两万没上过战场的京营士兵就敢来西北……简直是有点无知无畏的意思。

      朱凤叹道:“八万兵马出草原,鞑靼人必定是不敢来了。张兄那边才带了三千兵马……”

      “也是。”

      王守仁无奈摇摇头。

      皇帝有盲目自信,而张周那边的自信心似乎更足。

      你说你要平草原,带个十万八万大军都不嫌多,居然只带三千兵马……还都是京营里挑出来的?

      哪怕你带点边军将士也好,至少有的还有战斗经验,可京营士兵有什么?以前京营士兵都被拉去营造宫殿和庙宇,都快成泥瓦匠了。

      你张秉宽竟带着三千泥瓦匠跑西北去跟鞑靼人玩命?

      朱凤问道:“王大人,您觉得不妥吗?”

      “何止是不妥……”

      王守仁叹口气道,“事已至此,定不能再出什么偏差。就算是要平草原,也可以经过几年准备,完全没必要像眼前这样不顾后路。为什么要急于一时呢?”

    
  朱凤道:“陛下染恙在身……”

      “你说什么?”王守仁马上追问。

      朱凤似乎发觉自己失言,随即无论王守仁再问什么,他都不再回答。

      王守仁似乎意识到什么,点头道:“蔡国公敢以如此方式进草原,必定是有信心。过去数年来,战场上最大的问题仍旧是鞑靼人不肯正面交战,但凡正面作战的,哪怕是先前京山侯以数百兵马出击,都能斩获颇丰,如此境况之下,只能希望蔡国公马到功成。”

      “我觉得他可以。”朱凤补充道,“张兄能堪破天机,能参透人心,如果他认为三千兵马不够,完全不会这么做。别忘了,还有那位唐大人亲率的八千兵马……如此一来,就是过万的兵马,鞑靼人不会有机会的。”

      王守仁闻言也不由微微叹息。

      看来不止皇帝和张周两个疯子,还有个盲目崇拜张周的朱凤。

      王守仁道:“将士们对此似乎也深信不疑。希望战场上与鞑靼人交战时,没有遇到一战即溃的情况吧。”

      ……

      ……

      朱祐樘亲率兵马往猫儿庄方向挺进。

      八万大军分了三路。

      第一路由朱辅亲率,作为先头部队,并不配备太沉重的辎重,主要是以轻骑为先,走在队伍前面,与后军相隔大概五十里左右。

      第二路兵马则是由王守仁亲率,负责是在中军左侧,兵马数量大概有六千上下。

      这一路人马的主要意义,在于王守仁怕鞑靼人从西边杀过来……因为以之前的线报所显示,鞑靼人的主力在大同镇的西北方,所以他需要亲率一路人马在西边负责保护侧翼。

      如此就算是有强大的鞑靼骑兵杀过来,他也能做到掩护皇帝往猫儿庄新城,或是往大同边关方向撤走。

      第三路兵马则是名义上由朱祐樘亲率,但实际上带兵的是朱凤、张鹤龄、张延龄这些人,而中军的主要首脑还是王琼,但王琼只作为随军文臣,并不参与到实际调兵的将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