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可大臣总是不给他面子啊。 说得好像王守仁马上就要嗝屁了,而他的“幻想”似乎也马上就要破灭了。 当皇帝的,每天都在大臣给你制造忧患,没事给你找事,美其名曰是为了让你时刻紧绷着心弦,如此才能专注于国事…… 什么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的。 你们不累,朕心都累了。 这么想想,还是秉宽好啊,他从来不会去给朕塑造什么危机意识,也不会制造麻烦,而每每帮朕解决麻烦。 …… …… 朱祐樘这么想着,场面也就这么僵着。 最后还需要朱祐樘主动出来打破僵局,他问一旁的萧敬道:“秉宽最近,没有给朕上奏吗?诸如,提到有关此战的过程,还有涉及到新建伯出兵到何处,需要派兵往何处的见解?” 这话看起来是私人问题。 但朱祐樘却说得很大声,好似故意让在场大臣都能听到。 就让你们知道朕心中的需求又如何? 朕所说的,都是心中所关心的,而往往也是秉宽能想到,甚至跟朕奏报的。 萧敬道:“莱国公近日来,并未有任何奏请。” 张周人在南京,也不知道他在想啥,反正对于北方的战事,张周近乎就是只字不提,就好像这场战事跟他毫无关系一般。 别说是萧敬,连同朝中的文臣武勋,还有朱祐樘,似乎都不太理解这一点。 当然也会有小人之心,认为张周是想以此来表明此战与他无关,想在事后撇清与此战的关系,甚至是逃避责任。 可有心人也知道,张周是择不开的。 “嗯。” 朱祐樘听到萧敬的话,好似很受振奋一般,但其实他的神色更多是演出来的,“秉宽没提,说明他对于此战的结果非常看好,估摸着这两天就会有捷报传来。” 大臣一听,还能这么理解的? 果然陛下您对张秉宽的信任非同一般,以至于在您心中,张秉宽就真的是上天入地无所不能,这种盲目的信任……简直是要误国误民啊。 “这样。”朱祐樘补充道,“这两日,阁部、上听处、六部、都督府内各派出一人,留守在文华殿内,随时听候调遣。” 刘健终于走了出来,却是提出质疑的,他道:“陛下,不知此为为何?” 朱祐樘道:“要随时应对变局,若得知消息之后,还要再去请人回来商讨,只怕也有所不及,草原之战到了刻不容缓之时,每遇变故必定要随时调遣。” 刘健想说,如果草原上发生的情况,还要京城陛下和王公大臣商议对策,传达过去再执行,那黄花菜都凉了。 或者说,王守仁和他六千将士暴尸荒野的身上都长草了。 “朕想让诸位卿家,陪朕一起等,难道不可吗?” 皇帝的语气变得有些冷漠。 你们平时唱反调就算了,现在让你们各衙门都派出一人来,一起等待战事变化,随时听朕的传召去商讨对策,你们觉得是委屈了,还是怎么着? 刘健明白,皇帝这是因为内心的忐忑,想让更多人来分担,才会有此决定。 所以他也就没什么好反对的了。 …… …… 朝议结束。 如皇帝所下的旨意,六部每个衙门都要派人去文华殿,而且规定必须要“侍郎”以上,大概的意思就是一般人的意见朕还不想听。 而之前皇帝让派人时,故意把上听处说到内阁之后六部之前,大概也是在给内阁面子。 此事由李荣留下来发动号召。 “诸位大人,老朽年老体迈,未能尽大事之责,还望诸位能体谅陛下的良苦用心,至于派何人前去,自行商议清楚,或者毛遂自荐也可。” 李荣看起来也跟个老好人一样,说话的方式,跟之前的司礼监掌印戴义很像,但他的“憨厚”中却带着一些精明。 但其实他的能力,比是萧敬还是有所不如的,这点连李荣自己都清楚。 可要是比戴义……李荣知道自己强了很多。 而论对皇帝的忠心,他李荣又觉得自己更强了。 谢迁走过去笑着问道:“上听处和内阁各有人的,是否还要派两个人前去?” 李荣笑道:“李阁老要代表阁部与上听处二者,也不是不可。” 张懋也走过来道:“老夫人老眼昏花,平日公廨内的杂事难承担,今日要留守宫闱为陛下出谋划策,老朽便自担这份辛苦,以都督府的名义留守于宫内。”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