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7、天龙八部-《人生流浪》
第(2/3)页
“听方丈之言,悟静茅塞顿开。”
“善载(斋)!要达到无法无天无我之境,不但要先从认识佛法开始,同时还要亲身了解、体会佛法、佛理、佛义和修炼功法以及剃度、受戒、佛礼佛事等各方面的知识情况。”
“方丈!悟静认为,佛理、佛义蕴于佛法之中,所以知法则可知理知义;至于修炼功法,无非就是面壁修禅、四禅八定、五眼六通、藏密功法、观音咒和超自然神功——神通等,其中很多修炼方法,你我都已谈论而过,就不必再细谈了吧!”
“阿弥陀佛!悟静此言差矣!知无不言,言无不净。佛法是佛法,佛理是佛理,佛义是佛义,汝若入我佛门,必须逐一而过,岂能一知半解?说我佛教理法,博大精深,浩若烟海,如若不深刻领悟佛祖、佛、菩萨、鬼、灵魂、三魂七魄、芸芸众生、大千世界、十八层梵天、西方极乐世界和劫数、地狱、六道轮回、因果报应、托(脱)胎转世等佛理,以及人生真谛、四大皆空、普渡众生等佛义,你如何能在佛法之海洋中独自遨游?想必,不熟知这些,则是佛门不入,佛法难通,更无望达到无法无天无我之最高境界。”
“方丈所言即是!悟静敢问,何谓佛祖?”
“何谓佛祖!释迦牟尼便是。”
“何谓佛?”
“佛即佛!”
“何谓佛即佛?”
“佛即我,我即佛。佛是人,人是神。人人是佛,佛是人人。”
“何谓菩萨?”
“菩萨,就是有觉有情。”
“何谓有觉有情?”
“菩萨是梵文‘菩提萨垂’之译音,简称菩萨。菩提是觉,萨垂是情,此即有觉有情。”
“有觉有情,其指人乎?”
“有觉有情,非仅指人,其指所有具有情爱与情性的生灵。”
“如此说来,菩萨是有觉有情之生灵,那为何都将乐善好施及扶贫济困之人称为‘菩萨心肠’?”
“此乃民间通俗说法。菩萨是有觉有情的,能觉悟一切众生的痛苦,同情一切众生的痛苦,进而解救一切众生之苦。”
“菩萨本义,指一切生灵。那庙堂之中泥塑木雕的土地城隍、牛鬼蛇神算不算菩萨?”
“阿弥陀佛!它们既是泥塑木雕,何来觉情?何谓生灵?何谓菩萨?”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