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从85年开始,三菱重工事件、第一劝银融资事件、丰田商社事件、以及正在发生的尾上事件、富士银行骗贷事件。
这一系列所有的背后,似乎都有极道的身影在闪烁。
“根据我们查到的消息看,丰田商社的事情是住吉会干的。
第一劝银支町融资事件最先搭上线的是总会屋,因为第一劝银担心股东就这件事问责,所以雇佣总会屋确保股东大会顺利进行。
而最近报道的伊藤万事件,其背后的主谋很可能是山口组。”
“山口组?”白川枫露出差异的眼神。
“哈伊,因为这件事据说住友银行损失了近8000亿日元。”
伊藤万事件是90年发生的另一起金融丑闻,它在上个月刚刚被日经新闻捅了出来。
伊藤万商社隶属于住友财阀之下,虽然没有被完全收购,但是二者之间关系密切。
现任伊藤万商社的社长河村,他曾在住友银行担任的常务一职,同时他也是住友银行会长矶田一郎的心腹。
由他主导的伊藤万商社,不知道怎么勾搭上了一个名为伊藤寿永光的人。
伊藤寿永光有极道背景,他被河村重视并在伊藤万商社担任要职。
利用业务上的往来关系,伊藤蛊惑河村投资艺术品、贵金属。
他声称这些东西保值是一个稳妥的投资方向,然后河村听从了他的建议。
在伊藤的牵线搭桥下,河村找到了所谓的画廊或者艺术家,然后大量购买了艺术品。
前前后后在这些投资上伊藤万商社,至少花了几千亿日元。
除此之外还有观光旅游项目、高尔夫球场投资等,河村总计砸下去了近8000多亿日元。
而这些钱从哪来?当然是从住友银行贷款的。
作为住友银行会长的心腹,河村动用自己的关系贷款,也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
不过最近日经新闻的报告,把伊藤万商社推上了风口浪尖。
日经新闻爆料,伊藤万花了大价钱购买的所谓艺术品,它们的鉴定书全部是仿造。
这些艺术品的价格至少被提高了几倍,至于那些观光旅游基地及高尔夫球场,也大多处于烂尾状态。
如果不出意外伊藤万的这些投资基本打了水漂,并且其中有几千亿日元去向不明。
作为它的关联会社,伊藤万的这笔损失,最后大概率会落到住友银行头上。
至于这消失的几千亿…?
“这些在账目上消失的资金,大多通过极道流向了各个政府高层的口袋。
前中曾根内阁,现任的大藏省官员都有牵扯。
至于那位伊藤寿永光,他是山口组的人。”
说着太田又递上了一组照片,白川枫大概看了两眼。
基本上都是政府官员和企业高层、极道见面的场景,其中多数的面孔白川枫都认识。
好吧,白川枫虽然料到这些人的屁股没几个干净的。
但是几乎全军覆没的局面,还是大大出乎了他的预想。
住友损失这8000亿日元,能追回来吗?
想都不要想,这些钱早就被黑白两道分了个干干净净。
即使住友银行知道谁在后面搞鬼,他大概率也要吃下这个闷亏。
因为最近除了伊藤万事件,小谷光宏事件大概率也和住友银行脱不开关系。
小谷光宏利用股市进行内幕操作的事,几乎和伊藤万事件同时发生。
他通过软硬兼施的手段肆意操作上市公司,然后再以内幕消息贿赂政府高端。
如果有企业的社长不屈从他,小谷甚至出言威胁买职业杀手干掉对方。
几年下来大肆敛财不说,更是想和大藏省正面对抗。
不过如今东窗事发,小谷基本处于被软禁调查的状态。
为此两家银行的高管被迫辞职,数十名环境厅的官员被调查。
虽然案件还没宣判,但显然他们最后的结果都不太妙。
而小谷光宏之所以能操作股市,背后就是因为有住友银行在支持他。
虽然对于小谷资金来源的问题,住友银行避而不答。
但是小谷曾经公开对媒体喊话,“住友银行是我灵魂的故乡”,他的这些表态早就暴露了二者之间的关系。
因为同时面对伊藤万事件与小谷事件,所以现在住友银行也是有些手忙脚乱。
而讽刺的是无论是伊藤万事件,还是小谷事件,背后都有极道。
区别是伊藤万事件中住友银行是受害者,小谷事件中住友银行却成了加害者。
所以面对被黑掉的几千亿日元,住友银行大概率会哑巴吃黄连有苦难言。
这就是霓虹现在的极道,混乱之下都敢对传统财阀动手。
当然也只有山口组这样的极道老大敢对财阀下黑手,而且也只敢对财阀中相对较弱的住友动手。
传统财阀中的三井与三菱,敢觊觎它的极道却几乎没有,甚至就连政府也要掂量一下这两家庞然大物的能量。
至于下三位的三家财团,现在已经是一片混乱了。
霓虹的六大财团也有上下之分,通常所说的财阀一般代指上三位的三井、三菱、住友。
他们还保留了传统财阀的特性,算是名副其实的家族产业。
第一劝银、富士、三和这下三位只能被称之为财团,他们通过环形交叉持股,形成了力量庞大的集团组织。
但毫无疑问三家财团和三家财阀相比,资历毕竟还是浅了很多。
在财团管理上,他们也比财阀开放了许多,可以给予职业经理人更大的权力。
不过也正是因为如此,这几家财团才更容易被外部势力侵袭。
富士银行现在进行的骗贷,第一劝银和总会屋的交易,三和银行下面东洋信金联合尾上缝去兴业套贷等等。
这些正在发生的事,就是财团内部乱象丛生的最好证明。
可以说在当下,至少在金融界,极道给财阀、财团带来的伤害已经足够触目惊心了。
而极道之所以能搅动金融市场,除了背后政治力量的加持,贪欲也是最直接的原因。
在六七十年代,虽然极道也十分猖狂,但那时正处于霓虹制造业的黄金时期。
大多数的企业只要安安分分的经营,几乎都可以实现盈利。
毕竟“贸易立国”、“实业立国”、“电子立国”这些口号不是白喊的,大家都有钱赚自然一片和平。
然而等到80年代,随着日元升值泡沫膨胀,企业的黄金时代一去不返。
为了保证盈利,很多实体制造业就把资金委托给银行或者证券公司,让他们帮忙在金融市场实现各种理财盈利。
这就是营业特金的最初起源,而这些企业委托给证券行业的营业特金。少则几百亿,多则上千亿。
也是从这时候开始,日元似乎单纯的变成了一组数字。
以前几十亿日元和上百亿日元的利润,完全没法和现在上千亿的营业特金相比。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