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更难得是,郑一官还精通数国语言,做事也干净利落。似乎除了长得太过俊秀以外,还真没什么别的缺点。 可惜,这么好的一个助手,已经被李旦抢先收去了。 相比李旦哪位大商主,他颜思齐的势力就有些相形见绌了,很难再把人挖来了。 也罢,毕竟郑一官也是他颜思齐磕头的弟兄。 有郑一官在李旦那边,可能对他开发笨港支持更大一些。 颜思齐转念思索起笨港开发的事情。 笨港还是缺人啊! 人在哪里? 颜思齐烦躁的在心中思索。 京城,大兴,希望村 这里是辽东难民的聚居地。 名称虽然是叫希望村,可实际上,上万的居民已经接近大明一个下县的标准了。 辽东难民们在这个超大的村里安稳的生活,大半年来虽然没地可种,却没有饿死一个人。 这就是个不大不小的 不小的奇迹。 依靠着水利工地和毛纺厂,难民们至少能勉强能吃饱肚子。 日子虽然过得艰难,但难民们至少看到了活下去的希望。 是的,至少他们还有希望。 到如今,难民们已经弄清楚了他们的身份:信王府的佃户。 他们不再属于朝廷的平民户籍,以后最多只能算是皇庄佃户的身份。 佃户就佃户吧,能活下来就不错了,难民们还是很知足的。这就如同卖身为奴一样,好歹现在一家人还能在一起,不错了。 快过年了,水利工地已经停了,难民们各自返回自己的家。 信王府说话算话,答应过的粮食已经由那些少年郎带人送到各家门上。 送来的粮食虽然有些奇怪,可数量竟然一点都没有克扣。信王府竟是少见的清廉仁义。 难民们一边准备过年,一边向往着明年的生活。 那些少年还说了,按信王殿下的安排,明年大伙只要听招呼、撸起袖子好好干,除了口粮还会给每人发钱。 发钱?难民们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是真的吗? 不过,信王爷倒是说话算话。 从收容难民,到给难民建房,再到让难民糊口,信王他老人家都做到了。他老人家说发钱,那也肯定不会说了不算。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