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京城中如此大规模的清理皇庄,杀的人头滚滚,并没有引起外廷文臣的大规模反弹。 除了皇庄是皇家的产业,不容外臣质疑,文臣不方便插嘴的原因外;外廷文臣现在也实在顾不上皇庄中的这点小事了。 大明朝廷又出大事了。 天启五年二月 鉴于冯铨投魏的成功,兵科给事中霍维华也公开递交长篇上疏。 上疏中,霍维华用洋洋洒洒的数千字,全盘推翻了万历末期至天启初年发生的三大案(梃击案、红丸案、移宫案)结论。 不仅如此,霍维华还胆大包天的建议朝廷重议三大案,矛头直指东林党人。 如此震惊天下的长篇上疏一出,外廷的文臣顿时乱成一团。 在这个时候,谁还有功夫操心皇庄那点皇家的私事。 要知道,三大案在大明可不是一般的案子,它是牵扯到两代帝王人身安全的政治大案。对三大案的解读,将直接关系到朝廷官员政治立场的问题(就是现在俗称的站队)。 朝廷若对三大案重新解读,那将直接波及外廷朝臣的切身利益,不由得朝臣们不关心。 京城,魏忠贤的私宅 “好、好、好,有这么份东西,杂家就好办了。” 拿着霍维华厚厚的上疏,魏忠贤放声大笑。 得到如此动摇东林党根基的利器,魏公公怎么能不高兴? 东林党是依仗什么上的台? 不就是万历朝,国本之争时,东林党坚决的站在太子朱常洛一边。 可当时站在太子一边的人多了,东林党凭什么能上位? 梃击案! 东林党凭借的当然就是梃击案。 梃击案是发生在万历四十三年,是一个叫张差的疯子,竟然持棍闯入太子府邸,连连打伤数人,被定为谋刺太子的案子。 当时东林党死死咬住,疯子张差就是受郑贵妃指使谋刺太子。 东林党的这种做法,为太子打压郑贵妃的势力立下汗马功劳,才得以在支持太子的文臣中脱颖而出。 太子朱常洛成为泰昌皇帝后,东林党纷纷上位。可那时东林党在朝堂上,也还只是势力不大的少数派。当时主导朝政的还是浙党。 少数派的东林党是怎么壮大的呢? 红丸案和移宫案。 泰昌皇帝是位登基不满1个月就驾崩的短命皇帝。短期内皇位的再次更迭,使当时的许多朝臣都措不及手。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