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江山一步两步,活像一个衙门师爷: “没过多久,燕京城的茶馆里出现了一种名叫‘西洋影戏’的玩意。 挂上一块布,千里之外的西方洋楼、洋妞、汽车、火车……都在布上见着了。 这,就是电影在中国最开始的地方。 ‘西洋影戏’的出现,对当时的群众、尤其是对丰泰照相馆的老板来说,绝对是一种震撼。 很快,八国联军来了,街上的洋人越来越多。 面对内容越来越丰富的‘西洋影戏’,拍摄一部中国电影的想法,在任庆泰的心里变得愈发强烈。 他先是花重金买来了一台法——国摄影机和胶片。 等设备置办齐了后,就一遍一遍跑去游说一个人—— 伶界大王,京剧谭派大师的创立者:谭鑫培……” 在那个年代,谭鑫培一直享有“无腔不学谭”的称号。 戏迷多的就更别提了。 上至宫廷侯府、下至黎民百姓,哪哪都是他的歌迷。 其中,当然也包括了任庆泰。 起先,面对任庆泰多次的登门拜访,谭鑫培并没当回事。 “最后,谭老板被任庆泰的一句话给打动了:把您这手绝活,留给后人们好好瞧瞧! 于是,在任庆泰的摄影机前,谭鑫培选择表演了一段群众们最爱瞧的戏:《定军山》。” 说到这,江山顿了一下: “1905年12月,这部没有声音的京剧影片《定军山》,在前门大观楼首映。 当时,任庆泰的伙计刚把幕布挂上没多久。 城门楼子的上上下下,便密密麻麻站满了老少爷们、姑娘小伙儿……” 因为是部无声电影,任庆泰便提前灌制了一张《定军山》的同步唱片。 可是等到现场播放的时候,留声机里的那点声音根本就不顶用。 说到这,停下脚步的江山抬手比划了一下: “眼瞧着上上下下这么多号人,对着一块只有图像、没有声音的幕布大眼瞪小眼。 给任庆泰急的呦,竟不管不顾开口跟着屏幕唱了起来……” 但他那点嗓门,还是被周围人群给盖了。 就在任庆泰以为咱们国家的第一部电影,即将成为洋人眼里的一个笑话时。 “一嗓子划破夜空、势不可挡的天籁之腔,从高高的城门楼子上传了下来。 原来,谭鑫培本人正好就站在城门楼子上: 这一封书信来得巧,天助黄忠成功劳……” 江山伸手并二指,唱的跟个真的一样。 端得就是一副业余选手的架势。 但,忽然冒出来的一段戏腔,还真令在座的各位吃了一激灵! 回味着江山嘴里的故事,再听听这会虽不纯正,却气势十足的戏腔。 一直就好这一口的胡啸,跟着也开了口: “站立在营门传令号,大小儿郎听根苗……” “头通鼓,战饭造,” 要论唱戏,在座的没人能唱的过谢晋:“二通鼓,紧战袍……” 渐渐地,开嗓的三位走到了一块: “三通鼓,刀出鞘, 四通鼓,把兵交, 向前个个俱有赏, 退后难免吃一刀, 三军与爷……归营号!” 这忽然发生的一幕,把屋里的几位眼都看直了。一曲结束,会议室的掌声应声而起,个个都表示太精彩了。 而刚刚开唱的三位,直感觉神清气爽、血脉舒畅! …… “和咱们刚才一样,当谭鑫培在城门楼子上唱出前两句后, 在场的所有老百姓都跟着唱了起来。 于是,面对一块无声的幕布,成千上万的中国人齐声高唱同唱一出戏! 那声音、那场面,惊的在场的洋人,不知不觉后退了好几步。 终于,万众一声的场面,成了我国第一部电影最好的捧场!” 虽然,第一部电影《定军山》的来历,在座的大部分电影人都听过。 但江山说的这一段,还真是闻所未闻,可偏偏各个都听的犹入其境、热血沸腾。 其实,江山说的这段书,选自后世杨立新主演的一部电影《定军山》。 也是这部电影中,唯一叫好的一段。 “对当时的观众来讲,跟着谭鑫培集体开唱《定军山》的那种感觉,” 江山开始划重点了:“绝对能记一辈子!” 听到这话,刚过了把戏瘾的谢晋,很肯定的点了点头: “在此之后的十年,京剧成了中国电影的全部,直到1913年,才出现了故事片电影。” “抗日战争时期,一群寻求电影救国的年轻人出现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