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昌邑相的大课之年-《朕非汉废帝》


    第(1/3)页

    坐定之后,刘贺从手边的书架上拿起了张破疾刚刚收起来的那卷书。

    这是一卷《公羊传》。

    在《春秋三传》之中,《公羊传》和《谷梁传》是当下的显学,但是到了后世却是《左氏传》大行其道,不得不说世事难料。

    刘贺硬着头皮读了几行,确实是没有《左氏传》生动有趣,于是也就放了原处。

    “张主簿真是手不释卷,夜夜苦读啊,将来必定能举孝廉,到那时,张卿就能飞黄腾达、进禄加官了。”

    刘贺说的自然是奉承的话,但是却也让张破疾受宠若惊,连说几个不敢当。

    此时大汉挑选任用官员的主要方式是察举制,除此之外还有征辟、任子、封荫和赀选多种方式,但仍以察举制为正途。

    儒生的人生目标就是“学而优则仕”,所以刘贺的奉承自然正好挠到了张破疾的痒处。

    一番寒暄之后,就进入了今日的正题。

    张破疾先是把昌邑国三年来的大致情况讲了一遍。

    总的来说就是一年好过一年。

    随着新式铁制农具的应用和精耕细作技术的普及,各种农作物的产量都了一定的提高。

    由于推广的时间不长,所以种植技术还没有完全被农民掌握,产量只提高了两成不到,却已经让百姓的生活好过了不少。

    生活好了,逃籍的百姓自然也就少了,甚至有不少逃到山野的流民回到了原来的村落,人口就增加了。

    收成增产让地租的收入涨了一部分;人口增加又让口赋和算赋的收入涨了一部分;连带着国中的刑案和诉讼纠纷也少了下去。

    而赋税、人口和刑狱数量是考核郡国的标准。

    所以单单是看这几项,昌邑国在今年的大课中拿一个“最”是不成问题的。

    张破疾一边说着一边把记录着各种数据资料的简牍一块块地摆在了刘贺的面前。

    看着这些发黄的木头疙瘩,刘贺有些头疼,这还只是一部分的文书。要把课考用到的所有简牍都送到长安去,恐怕得用几辆牛车吧。

    而且简牍上可以刻写的范围有限,难免就会字迹模糊,看起来让人头昏眼花。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