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大唐国师李靖-《剧透历史:从三国开始》


    第(2/3)页

    刘备脸颊无髯,因此看着那虬髯客一脸大胡子羡慕不已。

    此时听闻庞统追问,捻着须笑道:

    “士元既问,便大胆说来。”

    庞统也不客气,面有促狭道:

    “投效主公至此,至今犹憾未讨得一杯主公喜酒。”

    庞统是周公瑾病逝后才被刘备挖来,未赶上刘备与孙夫人在公安摆的婚宴。

    而此时说出来,刘备心头自然浮现了那吴家娘子的面容,顿时有点踌躇了。

    于是只能含糊道:

    “先瞧光幕。”

    【而除了神话和游侠的传说,李靖留下来的当然也有重要的传承。

    根据《旧唐书》记载,李靖晚年荣宠备至,为了避嫌干脆就猫在家里写兵书。

    晚年的李靖相当高产,《六军镜》、《卫公兵法》、《阴符机》、《玉帐经》、《霸国箴》、《韬钤秘书》、《兵钤新书》、《弓诀》等基本都是在这个时期写就。

    但比较尴尬的绝大部分都已经佚失。

    毕竟李靖本身位高权重,一般人想要拿到他的兵书也不容易。

    其次就是对大唐来说,跟周边国家打仗也用不到那么复杂的兵法:直接碾过去就是了。

    盛世结束到了安史之乱,长安陷了又陷,唐天子逃了又逃,这种没有流传出去的孤本想要留存自然非常困难。

    这时候自然有人会想起来,李靖不是有一个《李卫公问对》吗?

    这本书虽然在宋朝时与《孙》《吴》《六韬》《三略》等位列“武经七书”,但如果你真上手读一下,就会发现李靖这么勇的吗?

    比如在书里李世民问李靖,要是李勣和长孙无忌共掌国政如何呀?

    李老爷子回答:李勣有忠义,没问题。不过这长孙无忌嘛,看着道貌岸然的,但特别妒忌贤良,尉迟敬德因为他引退,侯君集因为他造反,这不是臣诽谤啊,都是因为陛下您问了我才说的肺腑之言。

    李世民说:好,我知道了,今天这话你别泄露啊。

    然后李老爷子,啪,很快啊,直接写到书里去了。

    这个记载基本属于“正经人谁写日记啊?”的现实版。

    长孙无忌算不算好人暂且不说,但至少尉迟敬德和侯君集这两口黑锅他是背不动的。

    除此之外,《李卫公问对》中李靖几乎已经成大唐国师了,无所不知无所不教。

    李世民这个“用兵无出其右者”,需要李靖教他“兵权谋、兵形势、兵阴阳、兵技巧”这些基础概念。

    李世民与魏征参考汉魏南北朝总结出来的“蕃汉杂处”政策变成了李靖出的主意。

    李世民还亲自跟李靖请教平萧铣的得胜秘诀是啥,然后李靖认真教李世民要与猛将推心置腹。

    但是讲道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除了造反的两个,其余皆得善终,李世民应该是不用人教这个的。

    以及《问对》中李世民连“就粮于敌”的意思都不知道,还得跟李靖请教。

    但“就粮于敌”最著名的就是霍去病了,李世民无疑是对汉武帝和卫霍相当熟悉的。

    史册记载,武德七年李渊面对颉利的兵锋,想要迁都退守,李世民上了个表文,自比霍去病,表示要为李渊灭颉利。

    因此,《问对》的问题相当大,基本可以石锤并非李靖所写。

    这书更像是后人假托李靖之名写的一本入门级兵法。

    并且还掺杂了大量的对于唐初政局见解的错误认知。】

    面对李靖失传的八册兵书,所有人都觉得心疼。

    最为心疼者当属李靖自己,写兵法这个念头他早就有了。

    打完突厥后更是乘兴写了个《六军镜》的开头,结果现在跟他说这苦心孤诣总结的用兵之道压根没能传下去?

    李靖不由得都在考虑,要不然学学陛下,抄录一份带入陵墓?

    “药师尽管写,至于留存后世行于天下,让朕来想办法。”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