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第二十四章-《炮灰真世子科举逆袭》


    第(2/3)页

    “尤其是科举第一关的县试,它的考试内容基本不深,注重卷面整洁,是科举路上最容易过得一关。”几位老秀才公抚须道。

    这话直让一旁的白夫子和陈夫子两人想吐血,为什么他们就觉得县试很难呢?

    好吧,他们是秀才公,他们说了算。

    “等云亭你再练几年字,跟上.你的学识后,你就能试着下场了。”老秀才公们看着池云亭欣慰道。

    白夫子和陈夫子两人心头一惊,忙道:“这会不会太早了?要知道云亭才学习几年啊。”

    池云亭三岁入的学堂,现在五岁,满打满算才学了两年,就算再练几年毛笔字,距离学子们的“十年寒窗苦读”也差一大截呢。

    不是白夫子和陈夫子两个对池云亭不信任,而是心疼池云亭年纪实在太小,要知道科举考棚里面的环境可不怎么样。

    他们这些大人都受不了,更何况池云亭一个孩子。

    此时还没正式科举的池云亭不懂考棚的厉害,等老秀才公们说完,池云亭就买回了毛笔准备练字,为此就连竹笔也暂时搁置。

    刚开始池云亭蘸墨下笔,那些字只有写大才能看的清楚,就算这样,那些字的线条也粗细不均,跟池云亭用竹笔写出来的字没法比。

    而且最关键的是,这样做实在太废纸了,就算池云亭现在有点积蓄,纸张也不能这么挥霍。

    “果然,平时看不出来,关键时刻字体就成了云亭你的短板。”几位老秀才道。

    “还请几位老先生教云亭。”池云亭向写字很好的秀才公们请教道。

    几位秀才公拄着拐棍,示意池云亭跟上,直到他们来到福田院外面,老秀才公们指着已经给池云亭准备好的水桶和一支跟拖把差不多的特大号毛笔,笑着对池云亭道:“去吧云亭,虽然你现在还小,但是力气已经超越很多同龄人,相信拿起这支毛笔对你来说并不难。”

    池云亭:“……”他确实能拿起这支毛笔,但绝对用不顺畅。

    随后池云亭按照老秀才公们说的把毛笔拿起来,然后去旁边的水桶内蘸了蘸水,就对准地面光洁的青石板路,如此练字,也算是附近独一份,直引得慈幼局和福田院的大家纷纷出来围观。

    不仅是毛笔难拿,时间长了手腕会酸软,周围声音也非常嘈杂。

    “云亭你现在要做的就是身处闹市而心静,手腕酸了就停下来,刚开始不用急,慢慢的你就能习惯了,等你学会用大毛笔,以后再用小毛笔写字,会事半功倍。”老秀才公们道。

    这话池云亭信,用大毛笔写字比小毛笔写字不知难了多少倍,刚开始池云亭每写几个字就要停下来活动腕骨,直到后来,坚持的时间越来越长,那些毛笔字也越来越周正。

    这些字体不是别的,而是朝廷科举规定统一的馆阁体,别管考生们各自喜欢什么字体,等到科举考试,通通得用同一种字体。

    而就池云亭这年纪,能把科举要用.的馆阁体练成就已算不错,至于其他字体,现在说这个还早。

    “云亭,我帮你提水。”虎子练武回来看到池云亭蘸水写字道。

    虎子每天练武的时间比池云亭长,加上虎子在习武上很有天赋,虽然现在才五岁,力气却不小。

    而且虎子还跟池云亭学习,就算以他现在的力气,提一桶水很吃力,提半桶水却没问题。

    “多谢师兄了。”池云亭道。

    “写的时候注意边想边写,只有这样进步才快,要只是单纯不过脑子的写,写再多进步也不大。”老秀才公们在一旁指点池云亭道。

    池云亭开始边写边分析字的结构,磕磕绊绊的学习如何把字写好,写周正。

    从那以后,每天清晨慈幼局和福田院的人就能看到池云亭在大门口练字的身影。

    就这样,率先经历过地狱难度,池云亭再上手普通毛笔,终于对毛笔的控制力大大上升。

    等到池云亭终于把毛笔字在纸张上面写好,就开始有意识的缩小字体大小和字体的排版,争取精益求精。

    池云亭到底不是真正的小孩子,有意控制,他的毛笔字大大提升,进步非常快。

    老秀才公们不由欣慰点头,对池云亭笑道:“马上就要过年了,到时候云亭你也可以给大家写对联了。”

    因为福田院有老秀才公们的关系,每逢过年都有不少人准备好墨纸上门来求字,之前池云亭一直都是旁观者,不想今年也有上手的机会。

    慈幼局和福田院的年非常热闹,因为人很多,也是过年的时候,池云亭才知道福田院的老人们并不全是孤寡老人,有的也有孩子,只是有的儿子们不孝顺,仗着有福田院,就随意把家中上了年纪的老人们遗弃。

    还有的则像几位老秀才公,家中都有儿女,儿女也孝顺,但是他们不耐烦待在家里,就商量一同结伴来福田院“养老”,平时他们都会住在福田院,过年了儿女们会专门接他们回家过年。

    当然那都是少数,大部分福田院的老人们和慈幼局的孩子们是没有“家”可回的。

    不仅如此,很多离开慈幼局的人也会这时候专门赶回慈幼局“过年”,像是林明这类未婚,或者像方宁这类已婚,夫妻两个都是从慈幼局离开的,慈幼局就是他们的家。

    临近过年,街上不少人都摆摊卖门神、春联、桃符等,一眼望去,红红火火,年味十足。

    写春联是老秀才公们今天在福田院最后做的一件事,每次福田院门前都客似云来,手里拿着红春联,欢欢喜喜的来,高高兴兴的走。

    慈幼局这边也不遑多让,有不少像方宁这类写字好的,桌边也围了不少人,只是今年慈幼局又添了一套桌椅,是属于池云亭的位置。

    见到池云亭半大点就跟方宁等人有了一张桌子,前来求字的街坊邻里笑着问池云亭:“你都会写些什么对联?”

    “我基本都会写,诸位可以随意点,遇到我不会写的我会直说。”池云亭手中一边磨墨一边道。

    看池云亭这幅胸有成竹,波澜不惊的模样,还真有人站到池云亭桌前,给池云亭递上红条幅,道:“能不能给我写一副‘天地和顺家添财,平安如意人多福’?”

    “可以。”池云亭点头道,随后蘸墨落笔。

    前来求字的大都是一些寻常易懂的对联,蕴含着百姓们“阖家欢乐”“平安顺遂”的质朴心理,对池云亭来说没什么难的。

    等写完,求字人看着红底黑字的春节对联,点头道:“这字写的周正,甚好!”

    普通百姓不知道字体分很多种,写的周正顺眼对他们来说就是好字。

    除了对联,池云亭还写了不少“福”字,时下人们喜欢把“福”字倒着贴,谐音“福到了”。

    很快家家户户的旧对联换成新对联,福田院和慈幼院的大门也没有例外,和巷口外面的世界一样变得红红火火。

    年夜饭是福田院和慈幼局的大家一起过的,因为人多,多少驱散了一些人生不顺的孤寡老人心中的阴霾,在这一天露出难得的笑容。

    “云亭,过来,这是你今年的红包。”吃完年夜饭以后,有福田院的大人们笑着冲池云亭招手道。

    池云亭心里很是羞涩,脚下也很踌躇,过年发压岁钱是传统习俗,这一点就是没有亲人和晚辈的慈幼局和福田院众人也没有例外。

    这一天慈幼局的管事会和大人们一起给慈幼局的孩子们压岁钱,隔壁福田院手里有些闲钱的老人们也会给这些孩子们发红包,数量不多,却是他们的一番心意,也是慈幼局孩子们一年到头,难得收到零花钱的机会。

    “谢谢诸位长辈。”池云亭心下赧然的收下红包,乖巧的朝诸位长辈感谢道。

    这让众人不由想起池云亭前两年收到压岁钱时的别扭模样,直让他们乐的不行。

    前两年池云亭才三岁,刚来慈幼局还不到一年,春节该领压岁钱的时候,一点不像别的孩子积极,能往后躲就往后躲,今年的池云亭虽然还脸红,可终究坦率许多。

    “云亭,我今年收到了十枚铜板!”满身通红的虎子像一枚圆润的小炮弹冲池云亭冲来。

    过年时兴穿红衣,池云亭也是一身红衣服,却不像虎子那样圆润,见到虎子冲来,池云亭脚下毫不客气的一躲,让虎子扑了一个空。

    好在虎子也今时不同往日,脚下微微趔趄两下就站稳脚跟,傻傻的冲池云亭露出一笑。

    “云亭,你说我今年的压岁钱,是还交给虎妞姐姐保管,还是用来买糖人吃啊。”没高兴多久,虎子就看着自己收到的压岁钱发愁道,还叹了一口气,好似在操心什么国家大事般。

    虎子对好吃的那颗心不可置疑,可同时虎子也有比好吃的更为珍视的存在,那就是从小就很照顾他的虎妞姐姐。

    “你就不能留一点,再交给虎妞姐姐一部分?”池云亭不懂虎子的纠结。

    “对啊,我怎么就没想到呢。”被池云亭提醒,虎子恍然道。

    往前他的压岁钱,不是交给虎妞姐姐保管了,就是等过年拿去买糖人了,根本没想很多。

    现在随着年龄增长,虎子考虑事情越发全面,也越发纠结。

    “云亭,谢谢你,我先去找虎妞姐姐了。”虎子一蹦一跳着走远。

    女孩子们大都在另一处,年龄越大,男女生就越玩不到一处去。

    让池云亭有些迟疑的是,他要不要也过去那边,毕竟谢蝉衣也在。

    这是谢蝉衣在慈幼局过的第一个年,等年一过,谢蝉衣这辈子就四岁了。

    不想池云亭还没去找谢蝉衣,谢蝉衣就先来找他。

    池云亭猛然回神,有些尴尬,道:“你在那边怎么样?”

    谢蝉衣笑道:“我在那边很好,云亭,等过年我四岁了,我想和姐姐们一起学织布。”

    就像男孩子这边,年龄大了该去竹林学堂的去竹林学堂,女生那边,年龄到了也开始学习织布。

    她们也会读书认字,但并不会成为最主要的。

    “四岁,会不会太早了?”池云亭下意识皱眉道。

    女孩学织布,就跟男孩们上学堂一样,基本都在五岁左右。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