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书生赶考-《灯影王朝》
第(3/3)页
颠道人道:“望子成龙,天下父母的心都一样。”
王逸把一角酒推到颠道人手边道:“正好道长来了,请你喝酒。”
颠道人推辞道:“公子的酒,我怎么好意思喝,公子自便,我来盒饭就行了。”
王逸道:“我从不喝酒的。”
颠道人疑惑道:“那这是——”他瞥见冒襄在那坏笑,心里明白了,呵呵笑道:“那贫道就叨扰了。”
三人边吃边继续聊着。王逸问道:“道长走得多,可觉得今年路上有什么不一样吗?”
颠道人说道:“小哥也看出来了,今年路上确实少了些行商,多了许多的流民。”他又压低了声音道:“还多出不少的江湖人士。”
此时铺子里已坐满了客人。王逸也压低些声音问道:“是啊,道长知道原由吗?”
颠道人叹口气道:“唉,去年和今年,北方四郡接连大旱,北方有很多百姓都往南乞讨。加上东南几郡这些年人多地少,很多人没地种,也四处流亡,无地安生啊。”
冒襄疑惑道:“东南不是一向富庶吗?”
王逸道:“东南是富庶,但这些年土地大都被高门权贵兼并了,普通百姓光靠租地耕种,还要负担赋税,养不起一家老小啊。”
颠道人望向王逸,道:“王相公对天下民生之事颇了解啊。”
王逸平静地说:“我自幼家贫,靠着冒家勉强能够糊口,对讨生活的事自然关切些。”
冒襄道:“火生自幼跟着了然和尚识字读书,了然和尚走遍天下,对天下各处行胜、民生风物都有了解。”
颠道人点头道:“这就是了,我对了然和尚也是十分佩服的。”
了然和尚十几年前来到了吉春县,他是有度牒的和尚,本可在县里甚至吉安府的大庙里修行,但他来到冒家庄附近的万安山,发现那里适合修行,就结茅住下,一直至今。王逸的母亲笃信佛教,尽管家境贫寒,仍经常舍粥舍饭。了然和尚对小时候的王逸也很喜欢,从他6-7岁上帮冒家放牛时开始,就经常到他放牛的地方教他认字、读书。王逸大些的时候开始上山采茶、采药、打柴,也经常到了然和尚的破庙里住下,读书到深夜,因此和冒襄到县里私学读书并不吃力。冒襄从小就和王逸在一起玩耍,也经常和王逸一起到了然和尚那里去。但了然和尚从不教王逸读经书、佛经,他有许多的杂书,各种史书,让王逸自己看,他对王逸说过:你长大后肯定要去外面的世界,有自己的天地,这些书才会让你更早地了解天下。
冒襄接着问道:“那官府就不管这些饥民和流民吗?”
颠道人说道:“饥民只要赈济及时,灾情过去了还能重返家乡,但流民麻烦的多,一开始朝廷命令各地官府严加管束,发现流民遣返回乡,但流民回乡无地耕种,还是要四处流浪,管不胜管,到现在官府就睁只眼闭只眼,只要不闹事,就由着他自生自灭了。”
冒襄摇头道:“这不行啊,流民生活无着,时间长了难免作奸犯科、偷盗劫掠,甚至铤而走险。”
颠道人说:“是啊,这些年帮派、道门越来越多,特别是五斗米教,声势越来越大了。”
说话间王逸饭已吃完,两人的酒也喝完了,冒襄问道:“道长,再来两角酒?”
王逸瞥了眼冒襄,颠道人瞅见了,笑道:“够了够了,出门在外,少饮酒少饮酒。”
冒襄嘿嘿笑着,两人也开始吃饭。
王逸会过帐,到后院牵驴,伙计已帮驴喂草饮水了,王逸把书箱包裹在驴背上捆扎妥当,牵出大门。三人开始上路。
当晚三人歇息在一家客栈。无话。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