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当初就是想着,很多跟随他的老兄弟,够不上封爵的要求。 可只给个官儿,不封一份可以传世赏赐,挺对不起很多中低层老兄弟。 卫所官员世袭,便由此而生。 大明就是朱家的。 老兄弟就是朱家各地分店的掌柜,他们死后,他们的儿子继承,儿子死后,孙子继承…… 代代相传,和大明与国同戚。 民间那些大商家,对待心腹,也是如此,让心腹代代相传,替主家掌管某一方面生意。 他乞讨为生时,就见过,四代人当掌柜,为主家效力的。 商号经营的很好,心腹对主家也忠心耿耿。 其忠心令人动容。 他还真没想过,还会发生,老二折子中预测的情况。 朱元璋的治国中,有着很浓的经验主义。 其中很多经验,都来自于民间。 这与朱元璋的成长经历有关。 这些经验缔造了大明,也深远影响了大明两百年。 …… “父皇,这些就是儿臣在卫所历练的心得感悟。”朱樉舌干口燥的做了最后总结。 朱元璋瞧着朱樉用力吞咽口水,笑着把自己的茶杯往前推了推:“这里有水。” 哈! 朱樉差点激动跳起来。 “儿臣谢父皇!”按捺着激动谢恩后,快步走来,端起茶杯,大口一饮而尽。 朱元璋笑看着,等朱樉喝完,用力拍了拍折子,“你折子里的内容很有建树,很大胆,父皇很喜欢!” “当然要不要实施,具体如何实施,父皇还要好好斟酌。” “但你的聪慧、用心,父皇看到了,其实你很聪明,就是这份聪明不往正道用。” “就比如,夫妻关系要搞好。” “咱不希望听到什么,朱元璋儿子,冷落苛待发妻的流言蜚语。” “北平是昔日元朝的都城,草原人很多,父皇这段时间在琢磨,改封你去北平。” 朱樉瞪大了眼睛。 北平屯军,是徐叔的部下。 他去北平,虽然这些兵马不属于他这个藩王。 但对外用兵,却可以指挥号令这些兵马。 要知道,徐叔麾下的兵马,可都是大明最善战的精锐之一! 原本,这些都是老四的! “就因为你对观音奴不好,咱一直在犹豫,你应该明白其中缘由吧。” 朱樉低下头。 当然明白了。 如果让滞留北平,朝廷正在努力同化的元蒙人知道,他厌恶草原出身的王妃,定然会人心不安。 “儿臣知道错了。”朱樉低声道。 闻言,朱元璋笑了,“这道折子就放在父皇这里,以后,你就不要过问了,这次回来,多待几天。” “谢父皇!” 谢恩后。 朱樉从御书房出来。 听到身后关门声传来,再也按捺不住激动,笑着跳起来。 远离御书房后,痛快大笑一嗓子,激动握拳道:“大和尚是个人才啊!” “不但得到父皇夸奖,还得到父皇暗示,想把我改封北平!哈哈……” 他很清楚,如果不是这道折子足够有分量,根本不可能从父皇口中,得到改封暗示! …… 朱樉一路风驰电掣回到王府。 一番寻找,在王府花园找到了发呆的观音奴。 王妃观音奴看到朱樉后,有些拘谨起身,“王爷……” 朱樉笑着一把把观音奴抱住,凑近直接啃了一口。 观音奴脸变红同时,难以置信看着朱樉。 哈哈…… 朱樉瞧着观音奴呆呆的模样,忽然发现挺有趣,以前因为对方出身不好,他心里有太多偏见了。 爽朗大笑着,又‘吧唧’啃了一下,然后说道:“以前是我对不起你,我向你道歉……” 朱樉也不隐瞒。 把朱元璋的话,转述给观音奴。 观音奴终于明白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