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顺宁寨攻防-《水浒大寨主》
第(2/3)页
顺宁寨外外,宋军阵地里。
马蹄阵阵之声犹如闷雷,震天的战鼓声打破了旷野的静谧。一队队盔甲鲜明的宋军将士鱼贯走出军营,开始在军营前组成攻击阵型。
三军阵前,童贯端坐战马之上,粗犷的面庞在黑夜中显得一片肃杀。
“大人,一切皆已就绪!”王彦虽是文士,但久任军旅,也是疆场宿将。面对眼前的顺宁寨,他早已经是战意昂扬。
童贯看着这位在官家面前也有名号的年轻人,微微的点了点头,随后用平静的语气道:“子才,开始进攻吧!”
“末将遵命!”王彦躬身领命。
这次与西夏交战,童贯从西军各地抽调了三万人马,各地番汉兵两万人,民夫两万。号称十万兵马,要与西夏的晋王李察哥一决胜负。
可是察哥却滑不留手,不与童贯正面交战。靠着西夏骑兵的灵活,四处骚扰宋军。最后童贯分兵三路,种师道帅军防守环庆路,做诸军应援使。刘法、王凛率领一队,防备察哥偷袭大军。而童贯自己,亲自帅军直扑保安军、顺宁寨。
如今保安军危机已解,直等到顺宁寨收复。到时候三路大军合围,看察哥还有何能!童贯这次决意分兵,也是要给种师道一个好看,让他知道西军能打仗的将领不止他一个!
想到种师道出兵时,极力反对分兵,童贯就一阵腻味。这个老头好不识时务,在军议时每每顶撞自己,搞得自己身份被动。这次拿下顺宁寨,打败察哥,想必就是种师道也要自叹不如罢!
一念及此,童贯看着顺宁寨,满眼炙热。
这次童贯率领的军队都是西军中的精锐,经过战阵的千锤百炼。就是作为预备役的番汉兵,也都经过阵仗,见过血的。
此时大宋军队,以千人为一队,迅速分为了三个纵向队列。好似三只利剑,向顺宁寨的西夏军杀去。在这三支队伍后面,还有三支队伍将整个顺宁寨三面围住,围三缺一是攻城的不二法门。
这三个千人队,大部分都是刀盾手,还有三分之一的弓弩手。刀盾手用于强攻先登,弓弩手则用于压制敌人。
不过,这一次童贯别出心裁,用了一个小手段。宋军战马奔腾,使得地面也发出剧烈的震颤,卷起阵阵尘土。一百骑兵冲着顺宁寨,一往无前。
顺宁寨上,李良辅已经登上了城楼,远远眺望城外奔袭而来的百骑,他突然感觉自己的思维有些短路。
骑兵攻城!自己还是还是第一次遇到,童贯也真敢想!
军队的兵种有很多,骑兵善于平原冲杀、千里追袭,而步兵则善于短兵相接、攻城拔寨。
西夏军队如今也是多兵种的部队建制,如骑兵、步兵、炮兵、水兵,及由于作战任务不同而分为擒生军、强弩兵、负赡兵等。西夏军队以骑兵为主力,骑兵作战能力很强。由党项贵族子弟组成的精锐骑兵称“铁骑”,或称“铁鹞子”。在战斗中“以铁骑为前军,乘善马,重甲,刺斫不入;用钩索绞联,虽死马上不坠。遇战则先出铁骑突阵,阵乱则冲击之;步兵挟骑以进”。
步兵是西夏军队的主要组成部分,人数最多。西夏步兵最精锐的是由“山间部落”丁男组成的,称“步跋子”。“有山间部落,谓之'步跋之'者,上下山坡,出入溪间,最能逾高超远,轻足善走”。西夏同宋朝作战时,于“山谷深险之处遇敌,则多用'步跋子'以为击刺掩袭之用”。“步跋子”吃苦耐战,特别以由称“山讹”的横山党项羌组成的最为著名。
骑兵往往是决定一场战争胜负的关键,无论是对于哪一个国家都是军队中的撒手锏。,对于缺马的宋军而言就更是一种奢侈品,又岂能如此的消耗?李良辅心中有个大大的疑问。
“将军,宋军这是……”一旁的副将比李良辅还要疑惑,但是话说到一半他就问不下去了。因为他看得出来,主将也疑窦丛生。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