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换一个思路-《重启人生1983》


    第(2/3)页

    在沈秀玉看来唯一还能拿得出手的,就只有宁城熊猫电子厂了,虽然他们生产的电视机也比不了国外的最新型号,但熊猫电子厂的优势是价格不算高,当然,这也是相对而言的。

    对于国内的普通民众而言,大几百甚至上千的价格依旧是一个难以触及的天价,但对于国外而言,这一点钱真不算什么。

    但是,人家既然能够买得起最好的,为什么还要自降身份去买不是最新型号的便宜货呢?

    这就是沈秀玉感到头疼的原因所在,作为苏省的省会,宁城自然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在这里都找不到合适出口的产品,沈秀玉觉得在其他城市更难发现。

    如果成立外贸公司这条路行不通,沈家的后备计划是从国外引进技术,在苏省建立工厂,自产自销,但这么做同样面临一个问题。

    八十年代,国营企业的铁饭碗还没有彻底被砸烂,中外合资的企业还没有大行其道,沈秀玉担心这家工厂投资下去,最后因为招不到工人而被迫夭折。

    “这就是国内的现状,让我们这些想要为国家出力的人完全找不到方向。”沈秀玉苦笑一声,空有拳拳的报国之心,却没办法付诸行动,这种结局真的是挺让人心灰意冷的。

    “其实您完全可以换一个思路,不用总是想着在工业上做文章。”唐沭的表情开始变得郑重起来,“您对国家的现状是有所了解的,改革开放刚刚几年,虽说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想要一下子走出国门,步子未免跨得有些大了,现在国家需要做的就是满足内需,将自己的经济水平先拉上来,然后才有迈出去的可能,这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所以,我们的工业在发达国家眼中还是起步阶段,咱们这家外贸公司如果走的是这条路线,肯定是绝路一条。”

    “不在工业品上做文章?那还剩下什么?”唐沭的提醒让沈秀玉喃喃自语,随即想到了一个可能,“难道你指的是农产品?”

    说出这句话的时候,沈秀玉自己都笑了起来:“你小时候也有过吃不饱肚子的经历,情况才好了没几年,你就好了伤疤忘了疼了吗?国内的农业水平跟国外同样也不是一个档次,可以说我们刚刚摆脱粮食自足还没有多长时间,怎么可能有多余的粮食卖出去?”

    “妈,我给您讲一个实例吧,这是您儿子去年干过的事。”

    随即,唐沭将自己与二叔搭建蔬菜大棚,最终获利一千块的事情向沈秀玉简单讲述了一遍,最后做出总结:“我们的农产品并不一定就是水稻和小麦,其他的经济作物也可以作为出口物资卖到西方去,就比如这个。”

    唐沭用手中的汤勺敲了敲面前的杯子,发出的一声脆响在沈秀玉的心头荡起了一个涟漪,忽然间,她的双眼猛地一亮:“你是说种咖啡?”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