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五十二章 曲终人散-《江湖博》
第(2/3)页
话音即落,冷眼泪光,陆菁头也不回地转身离去,消失在了岔路山口雾霭之中……
按道理,唐战应该即刻追上去,无论是认错还是挽留。可不知为何,今天的唐战异常“冷漠”,双脚像是被钉住一般,独留悲伤的眼神看着陆菁的背影渐渐消失,自己的身体却怎么样也不听使唤,一动不动。
而陆菁的话是认真的,今日一别或许就是情意两断——就在刚才,唐战亲手埋葬了与陆菁珍重三年的感情,再也回不了头……
琥丘山脚,正军营中……
朱元璋与诸位众将聚集营中,准备商议最后总攻一事,然唯独唐战和陆菁没有到场,所有人都在苦苦等候。
看不惯陆菁的徐达忍受不了其专由,一脸不服通报道:“皇上,唐将军与陆军师二人迟到会议,藐视军规,且因昔日军功专横自由,还请皇上立行处罚!”
朱元璋却一脸不在乎的样子,手中拿着类似于锦囊的东西,揣开里面的书信过目,从容应声道:“不急,潼关一战先锋军功属当头,他们迟到不来一定事出有因,原谅情理之中……”
说是不在乎,其实朱元璋心里紧得很。如今他手里拿的东西,是自己在萧天旧营里搜出来的——这是胥谷一战秦氏夫妇殉职后,陆菁递予萧天和苏佳的锦囊妙计,如今计策已成,萧苏二人离开后,自当随意扔弃未有带走;而一向敬重萧天的朱元璋,在他走后从营中搜出了此物,看到了里面的内容,又不由对陆菁的智谋暗暗折服。
信中所言四计——其一,自己故意被童琛俘虏,由此引诱童琛与唐战独约之战,实则将其与敌军主力隔离;其二,萧天苏佳失踪音讯,引诱司马寒衣脱离部队,寻之下落独挑斩将;其三,苏佳独行深入,下落即明暗杀陈世今;其四,部队主力佯败落陷,陆翎率军暗度陈仓,巧夺桅城定城两道险关。
这便是陆菁“十日攻取潼关”的计谋,因为每道计策都未有十足把握,并冒有极大风险,所以陆菁才认为这是她生平以来最险的一计。可事实证明,所有的计策都成功了,就在朱元璋从陈世今手中拿回“潼关边防图”之前——陆菁还是抢先一步,算在了朱元璋的前面。
朱元璋看在眼里,心中暗惊道:“陆菁,世人所称“军事鬼谋之才”,你到底是何方神圣……”
然而,就在震惊一刻,营外响起了动静——是唐战回来了……
朱元璋转头一望,却见唐战满脸悲落的神情前来,而且只有他自己一个人,陆菁并不在身边。
徐达看着心中不悦,想要呵斥几句,朱元璋却抢先问道:“唐将军来了……为何只有卿一人,陆军师呢?”朱元璋心中在意的,果然还是陆菁。
唐战面无表情,用嘶哑的声音淡淡说道:“她走了……”
“你说什么?”朱元璋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继续问道。
“她走了,紧随萧将军和苏御使之后……”唐战仍旧是悲沉的语气,随即拿出手中的锦囊,缓缓上前递予朱元璋道,“临走前,她让我把这份锦囊交给皇上您,说是关键时刻或想起她来,打开来看……”
朱元璋慢慢接过唐战手中的锦囊,忽感一种莫名的沉重压在心头……
“哼,她以为她是谁啊?居然连皇上都不放在眼里……”徐达听了,怨气一声道,“这种专由的女人,本来就不该留在军中,走了最好——”
然而,朱元璋却从中预感到一种说不出的压迫——陆菁的神机妙算,朱元璋向来是被算计其中;而如今陆菁走了,自己却能有最后一次机会见识于此……交给自己的锦囊,这是陆菁最后的计谋……
“走了就走了吧,怎么说也为我军征讨蒙元立下赫赫战功,我等应该以其敬重,而不是多加抱怨……”朱元璋在众将面前还是“褒扬”了一句陆菁,随后转身正前,镇定说道,“好了,现在开始会议!”
其实,陆菁走了,朱元璋心里反倒是松了一口气——在自己亲手除掉陆菁这个眼中钉前,她自己倒先主动离开了,对自己来说,又何尝不是一种解脱?
但是不知道为什么,陆菁离开军营后,朱元璋总觉得少了点什么……
“总攻会议”开得很长,从早上一直开到下午,唐战虽然心情低落,但还是以一军之将的身份与责任,认真商完了全程……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