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六章:所謂民以食為天-《苦境:我在德風古道那些年》


    第(2/3)页

    綠之晨內,距離燹王蘇醒已經過去了數日,兩人的交談,卻是仍未結束。

    “前輩,你這……”是瘋了嗎?

    燹王嘴角抽搐,終究沒有將后話半句說出口。

    將最基礎的合作與盟約拿下后,兩人談論的內容便開闊了很多,當然,與農業相關的內容占比非常高。….從北境特有的作物改良,引申到整個苦境的作物改良,甚至,藺重陽還提出一些,關于新作物研發的點子。

    好不容易見到一個專業人士,還是已經被綁上戰車,并且欠了他一大筆賬的專業人士。

    藺重陽怎么可能會放過他?

    相較于連最基礎的自給自足,都無法做到的北境百姓,中原百姓的生活質量則要高出不少,起碼歲晏有余糧是可以做到的。

    有余糧便能換錢,然后送家中子女去讀書。

    因為有先天人進行外部干涉,洪災旱災之流剛有苗頭,便會被解決,整體來說,可以說一句風調雨順。

    在這樣的大環境下,經過不斷的發展,誰家沒幾箱藏書?

    在儒門大興的時代,書價又不貴,普通百姓也買得起,控股整個苦境出版社的某位主事,可不是那種喜歡愚民之人。

    故而,除非是世世代代都生活在山中,從不對外接觸,沒有跟上時代車輪前進的部族,不然,如今的中原,幾乎找不到沒有讀過書的百姓。

    不過這并不代表,中原方面便不存在問題。

    相較于四大武林與異境而言,中原自是非常的繁榮,但在藺重陽眼中,哪怕很多東西如今都不能拿出來,但中原的發展也不能陷入停滯。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作物改良,對北境的作用極大,對中原同樣。

    若一畝地的糧食產量上升,那么百姓的余糧便會增多,能夠攢下的錢也會因此增多,進而潛移默化的提升他們的生活質量,原本家中子女只能去讀書,長此以往,甚至可以去學武。

    百姓有穩定的生活環境,能吃飽,能穿暖,有書讀,可以練武。

    除去一些個人方面,諸如天賦與才情等主觀因素外,所有人,都能有一個平等的機會。

    這,是陽謀。

    不同于當年那一次,迫于諸方壓力,儒門方面不得不停止動作,這一次,一旦成功,便邁出了通往全新時代,至關重要的一步。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