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淚灑奉天殿-《我老爹是叫門皇帝》
第(3/3)页
你發給戰死的士兵撫恤哭窮,換一個過期的皇帝你就有錢了,再說,你主動過去,只會讓蒙古人坐地起價。
不過說到最后,高舉義獻出了一言,讓朱見深感到了威脅。
他將主意打到了蒙古人的身上。
現在大明俘虜的蒙古士兵有兩萬人,若是拿著這些俘虜去換太上皇,那么蒙古人一定不會拒絕。
這個建言讓朱見深倒吸了一口冷氣,要是真的這么辦,那自己老爹可能用不了兩三個月就能回來。
自己這年號還沒有定的小皇帝,他老爹回來后,也不用麻煩禮部擬定年號了,直接正統十五年走起來了。
可高舉義的話卻遭到了于謙與勛貴們一致的反對。
蒙古人越虛弱對大明便越有利,可以通過其他方式迎回太上皇,將俘虜交出去不行。
聽完勛貴們與于謙的話后,朱見深才松了一口氣。
而后又是一陣爭吵。
也是在這爭吵之中,舊事重提了。
一名御史彈劾英國公張輔在大同抗旨不尊,導致太上皇兵敗土木,蒙羞于北疆,現在張輔出言反對以俘換帝的事情,也只是為了保全自己的私心罷了。
聽完這話,朱壽等勛貴們氣的暴起,若不是在御前,怕嚇到了小皇帝,早就出手打這御史了。
而張輔聽完后,卻是臉色平常。
他跪下身去,高喊:“請太皇太后,皇上治老臣之罪。”
張輔跪下后,成國公朱壽也趕忙跪了下去,而跟隨皇帝御駕親征的勛貴們也都跪下身去,高喊請罪。
孫太皇太后看著張輔,既有不忍,又有憤恨。
朱見深看了一眼自己的皇奶奶,又看向了張輔,心中默嘆一口氣,若不是張輔保留了大明的軍力,只怕此次北京保衛戰不會取得這么大的戰果,對于北方邊患來說,大明與蒙古真是攻守易行了……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