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成化五年5-《我老爹是叫門皇帝》
第(2/3)页
朱見深坐在馬車中,拉開了布簾,看著車外的景象,繁華安詳,這種美好的事物應該一直延續下去。
來到這個世上已經八年,朱見深從未出過一次皇宮,他也不急躁,在上一世中當小學老師的時候,他也很少出學校,生活中除了書,學生,就只剩下收藏這個愛好了。
此時的朱見深早就適應了自己的身份轉變。
當老師就要好好的教學生,當皇帝就要好好的治理國家。
大明帝國雖然有很多的弊政,但卻因為自身的自愈能力,慢慢的將弊政的危害縮小,當然也有一些弊政,自大明亡國都一直存在。
有人說明亡與黨爭糜爛,亡與神宗怠政,亡與天災人禍,亡于晉商通敵,亡與崇禎多疑……
不無道理,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朱見深也有自己的看法。
他在后世生活了三十多年,也研究過這些,說亡與黨爭,明末東林黨,閹黨,齊楚浙黨的互相攻防,你方唱罷,我方登場,確實將中樞的精力都浪費在了黨爭之上,但朱見深覺得黨爭只是皇帝的一種手段,誰做大了,就扶持起另一個勢力對抗,這無可厚非,只要皇帝能夠掌握住,對國家絕不會有致命的威脅。
而亡于神宗,對神宗皇帝來說確實有些不公平,但他也絕對脫不了干系。
深居宮中,三十多年不上朝,大臣上的奏本,舉薦的官員,皆是不批紅,留中不發,讓中樞對地方的掌控力下降,甚至是京師的官員也是缺額極大,這對于一個龐大的帝國是致命的,因為龐大的帝國最需要的就是官吏對于地方的管理,只有對地方管理到位,你才能保證整個國家的力量可以很短時間內凝聚在一起,但在木工皇帝的時候,魏忠賢的閹黨就將這個問題解決掉了。
閹黨雖然做的天怒人怨,但確實有自己的方法,將地方統合起來,這個問題也就結束。
有人說,崇禎亡國,實屬可憐,若是將其放在神宗之前,大明一定不會有那個結局,可歷史不會假設,即便神宗是崇禎的性格,他就能保證比自己的爺爺做的好嗎?
不會的。
那么大的一個國家需要能臣與皇帝配合治理。
可皇帝找不到能臣嗎?
每個皇帝的時期都有能臣,正德時期的王陽明,那可是大boos級別的,嘉靖時期的高拱,徐階……,神宗時期的張居正,崇禎時期的孫承宗,洪承疇,孫傳庭……
能人名臣輩出,但皇帝卻無識人之名,外行指揮內行,這一切都是來源于明末時期的朱家皇帝素質不行。
是老朱家的性格缺陷嗎,不,不是,是對于皇帝的培養。
在洪武皇帝時期,老早的立下了太子朱標,讓其監國輔政,早早的鍛煉其能力與對國家的掌控,不至于劍走偏鋒的與大臣們爭權,而到了永樂皇帝時期,朱高熾,朱瞻基,一個太子,一個太孫早就定好了。
他們的能力也沒有多大問題。
可自從朱見深的老爹開始,明朝皇帝的素質就下了一個臺階。
不是說變笨了,而是自我的一種拘束松懈,對國家的權威與掌控力不夠。
所以朱見深就想著自己在改變弊政的時候,也為大明立下一個儲君的制度,早早立太子,早早接觸國政,才能早一些知道太子是否會成為一個合格的帝王。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