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太上皇歸來7-《我老爹是叫門皇帝》
第(2/3)页
但在于謙看來,若是自己無法操控,造成的影響要比北京保衛戰還要大。
因茲事體大。
于謙怕自己考慮不周,將重臣都請到內閣之中商議詳細的步驟,在六年前北京保衛戰的時候,于謙都沒有找過那么多的高官商議。
內閣之中,于謙,李賢,楊善,徐有貞,劉定之,高舉義,朱壽,陳瀛,石亨,還有剛剛被調回來的王文,孫祥等人,因為在特殊的時刻需要錦衣衛的力量,于謙也將朱驥喊來。
三十余名中樞大員齊坐一堂。
別的大臣出的主意都是湊熱鬧,最后的定論還是要這些人來下。
“以本官看來,現在最大的難題是不知道太上皇在哪?他在暗,我們在明處,對我們不利,這樣找,無異于大海撈針,本官覺得,我們應該改變策略,明處放松,暗處用力,讓太上皇覺得風頭已過,他只有出來,我們就能找到他。”李賢開口說道。
“李輔臣說的雖有道理,但下官看來時間太久,見效太慢,時間長了,就會徒增變故,陛下那邊還等著信呢。”朱驥趕忙說道。
他跟劉瑜兩人身上還背著圣旨呢,別人可以慢悠悠的來進行,可他不行啊。
只要是沒有找到朱祁鎮,朱驥就不能給朱見深回信,拖得久了,他怕自己擔當不住朱見深的怒火。
再怎么說,自己跟這些臣子不同,他們是大明朝的臣子,可自己卻是皇帝的臣子。
“朱指揮使,本官知道你有難處,可現在卻是沒有什么果斷的辦法了啊。”
“有。”楊善開口說道。
眾人看向了楊善。
“楊老有何妙計。”于謙忙問道。
“太上皇肯定不是獨自一人回來的,現在于太保在紫荊關,居庸關都布置了太上皇的畫像,太上皇不明情況,一定不敢拋頭露面,可總是需要吃喝啊,跟在他身邊侍奉的人,要在外面打探情況,也要購買吃食,我等可以對這個出來的人,加以籠絡,若是他肯就范,那我們就能輕而易舉的找到太上皇。”
“據太上皇身邊的人暗報,太上皇回來的時候帶著四個太監。”于謙說道。
“話雖如此,可什么樣的籠絡,能夠比得上太上皇給予的呢?更何況是深宮之人呢。”李賢回道、
太上皇即便是過去式,那也是君啊。
你一個臣子所給予的都跟太上皇比嗎?
”李輔臣,有些決斷了,宮中之人又如何?太上皇給的是要回到京師后,重登帝位,才能應允,可我等給的,立即就能拿到,他們久居宮中,心中早就知道太上皇不會有機會登基了,追隨太上皇回來,也只是一時蒙了心智,再紫荊關,居庸關看到了滿篇的畫像與士兵,早就回過神來了,只不過騎虎難下,沒有其他的選擇,可若是我等給了這個選擇,他們一定欣喜若狂."楊善只是笑了笑.
楊善善辯,在朝堂之上已是公認,不然怎么去當御史們的頭頭,通常朝會之上他只是不說話,可若是說起來,還真的沒有幾個人說的過他。
聽完楊善的話后,眾臣都覺得有些道理。
有了實打實的好處,誰還會冒險呢。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