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7章 備邊大將-《我老爹是叫門皇帝》


    第(3/3)页

    這鬼畫符一樣的東西,在說什么。

    于謙,李賢二人不敢大意,當下李賢挑戰自我,將這些鬼畫符的文字給抄錄了下來,而后讓于謙出面找到那名蒙古籍的將軍,詢問意思。

    而這蒙古籍的將軍看完之后,眉頭一皺,說道:“于太保,這難道是北邊的太上皇寫的。”

    于謙聽完之后,猛地一驚:“你是如何知道的。”

    而后這將領便將這句話翻譯了過來:我的長子已經長大了,我這數十年都很是想念你,也不知道你是否無時無刻的掛念著父皇,我們馬上就能見到了,希望我的兒子健康,等著父親的垂憐愛惜吧。

    得到文本后,于謙也叮囑道:“這件事情不要外傳。”

    “于太保放心,屬下知道干系重大,絕不外傳,不過于太保,屬下有一個小小的疑惑,想讓于太保解答一番。”

    于謙點了點頭說道:“你且說來。”

    “那個,那個前些年罵人的話,是不是也是太上皇說的呀。”

    于謙沒有說話,這種事情不反駁就是默認。

    而后這蒙古將領得到答案之后,不斷的點頭,心中對太上皇超強的學習本領有了深深的敬佩。

    而于謙拿著翻譯的文本,就回到了內閣值班房,而后又將書信于翻譯的東西,給了李賢看了看。

    李賢看完之后輕聲笑了笑:“我們啊,還是要將書信直接原封不動的給了陛下吧。”

    “可這句話像是在威脅啊?”于謙心中有些其他的打算。

    李賢擺了擺手說道:“太上皇終有一日會回來,好的壞的我等都是逃不開的,不過陛下也是個有主意的人,本官斷定陛下早就知道了太上皇在云南的事情,太上皇這次回來,先不給名分,就是陛下的神來之筆。現在南宮剛批下來的款子,正在動工修繕,說是修繕,不成了一座防備森嚴的內城了嗎,這也是陛下告訴以往的臣子,不要害怕,他自有決斷。”

    “哎,君王之心,難以琢磨,現在陛下長大了,有一些事情,有一些話,本官也不方便講了。”

    “于太保,本官有預感,這封書信交了上去,陛下會給你我二人挑明的。對于太上皇的事情,本官并不擔心,本官現在擔心的事情是遼東啊。”

    “李輔臣,是說武陽侯。”于謙緩緩說道。

    李賢輕聲一笑:“對啊,武陽候犯了忌諱,陛下心中有了想法,雖然受了訓斥,但這事情啊,也不是那么容易就能過得去的,陛下封了石彪為遼平伯,看起來像是在寬慰石亨,可實際上是在給石亨找一個接班的人,也是提醒石彪,早早自立門戶。”

    “李輔臣,本官跟你的想法不一樣,石亨作戰勇猛,是員猛將,陛下這些年啊,有銳意進武之心,他想效仿太宗文皇帝,石亨若是做的不過分,陛下不會殺他,讓石亨上陣打仗,其能力不下于泰寧候等人,可若要是長時間駐扎在一個地方,為官主政,手段就不足了,也不取中庸之道,孫巡撫也曾上過彈劾石亨的奏章,慢慢的遼平府,還是要移交到孫巡撫的手中嗎,石彪正是建功立業的大好時光,也不會在遼東呆久的。”

    于謙說的李賢心中都明白,他知道兩三年之內,新稅制的收入會讓陛下對原先的領土有了更深的想法,安南等地是不是要打,還未曾可知,但丟在蒙古人手中的河套地區,以及哈密以西的廣大地區,肯定是要收的。

    而李賢的心中夙愿,就是要重現大明永樂之輝煌盛世,即便朱見深猶豫不決,李賢也會上奏對這河套,哈密等地動兵。

    蒙古混亂虛弱,趁著他們無暇顧及大明的時候,將諸多的戰略要地收回,是在對北備邊政策上的一大步。

    李賢聽著于謙的分析,輕聲笑了笑:“于太保啊,想事情現在已經是很全面了,你所說此為正道,但不知,陛下如何處置石亨,調回京師清閑的衙門,還是再次出任邊疆的大將。”

    “李輔臣,這里只有你我二人,你覺得石亨是在京城呆著,跋扈放縱的好啊,還是去邊疆練兵備戰的好…………”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