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七章 防御和奏折-《皇宋锦绣》
第(3/3)页
赵信在离开苗家庄之前,就给仁宗上书,讲明他会选择这些地方,现在已经确定了位置,就等着仁宗从上层来配合吧。
这个配合就需要传递信件,已经穿越过来好几个月,在保州蹉跎了很久,现在赵信终于安全了,他一丝一毫都不愿意浪费,越早一天开始,这个神奇的奇迹之城,也就越早一天能够建起。
海州这边,没有八百里加急,甚至连官道都有些年久失修,赵信他们进入到海州的时候,浪费了不少的时间。
附近淮南东路就有,孙吉专门跑了一趟,快马加鞭的过去把奏折,送到了驿站。
这一次,没有韩琦的背书,可是赵信已经今非昔比了,以保州侯的名义,上书奏折,是可以借用八百里加急的。
但是必须是行文的晋级奏折,是要直接送入到中枢手中的,否则的话,如果是一般事情,根本不可能动用八百里加急。
这也是一个限制和优待,这一点,被赵信用上了。
一个开国侯,在地方上面的地位已经不低了,最少说,不是一般小吏能够干涉的,他们根本不敢遮挡,让这个奏折进入到了转运司之中。
至于淮南东路的负责人,正好是有资格知道赵信身份的,他就更不可能阻挡了。
北宋一共有二十几个路,每一个路的转运使,实际上,已经算是朝廷高官了,北宋的最初在真宗时候15个路,后来扩充到24个路,这些都是省一级的官员,本身就是中高级别官员。
这个路的主官,并不是常设的官员,而是属于中枢派出机构,这些机构的人员长期流转,被称为转运司提举,直接负责路的大小事务。
可是实际上,应该是三司,甚至是中枢的一些后备官员,大部分都在这里担任过官员之后,这才走上执政的道路的。
这中间有些例外,恐怕就是少数火箭耀升的官员,比如说韩琦,他是从泾州的任上,直接被调到了中枢,担任了枢密副使了。
类似韩琦这样的官员有几个,甚至就算是韩琦,如果他不是范仲淹的追随者,不是借助着庆历新政的春风,他也别想越过这个界限。
这也是赵信要这个身份的关键,不然的话,只是底层的扯皮,就会占据他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还是这样好。
孙吉还是很负责的,一直看到转运司下发公文,让这个奏折通过八百里加急之后,才离开,现在,一切都做好了,等待着中枢的批复,他们就可以大张手脚了。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