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二章 标准的力量-《皇宋锦绣》


    第(3/3)页

    赵信对于传统冶炼方法,改动的不多,实际上,冶铁从春秋战国开始出现,到现在,差不多就有一千年的历史了,在聪明的工匠的代代传承之下,技术已经相当的熟悉了,赵信对它做出的改变,程序上不多,更多的是细节和认知上面的。

    冶铁,就是把铁矿石之中其他化合物去掉,留下来单质的铁,这是一个化学的过程,在高温和其他的一些材料的作用下,逐步的返回,这个过程已经很熟练,可是从铁到钢,再到各种材料的合金上面,这个永无止境。

    铁可以跟碳,跟其他的微量元素,慢慢的作用,用物理和化学的方法,转变为合金,合金实际上跟铁,已经不算是同样的东西了,哪怕是最简单的钢。

    不对材料,对于合金有一个完整的认识,仅仅依靠着手工摸索的经验,根本无法推动材料上面的巨大提升,赵信不懂冶铁,但他清楚钢是什么,清楚后世的一些试验和尝试的方法,用这个调整配方和记录试验结果的方法,逐步总结出来的规律,这已经超越了这个时代。

    这也是这些铁匠们,每一个步骤都知道,可是组合到一起,却看不明白,看着简单的操作,最终出来结果却跟他们想象的完全不一样。

    他们不知道,这些步骤,都是在一步步的试验之中,一步步的失败之中,总结出来。

    在工坊,纪律是最为重要,严格的压制每一个人的创造性,用机械的,多次重复的方法,总结出一整套的方法,实际上,从苗家庄出身的每一个铁匠,都有这么一个过程,最开始他们是不理解,可是质量和最终的成品,让他们跟着改变。

    没错,在苗家庄,固定的只是月俸,如果你愿意拿这个,看起来是比以前当铁匠高的多,可是实际上,跟最终的数字无法相比。

    按照平均每斤2文提成,一天400斤就是800文,一个月30天的时间,就是24贯,这可比之前一月5贯最少高了五倍。

    钱,永远是吸引人的最重要的因素,特别是他们发现,不按照这个来,效率会降低,而且降低很多,废品率也会降低,这就直接影响到他们的收入,就会自动的改变了。

    都是铁匠,使用的也是惯用的方法,只是在一些细微的地方需要调整,并且严格的按照操作规程和纪律,在钱的诱惑下,只要有人愿意来改变,最终,很快就出师了,大概两三天的时间,就从200个左右的台,增加到了600个,只是因为铁匠台的制造跟不上,这才放缓了下来,不过铁匠工坊已经步入了正规,钢铁开始大规模的产出了。21089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