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八章 持久战-《皇宋锦绣》


    第(2/3)页

    辽国不太注重勋爵,一字并肩王之类的,也都大量的册封,萧惠在一定意义上面,只是后戚,却也得到了韩王这个封赏,其他,甚至一些出色的文臣,也都有封王。

    可再怎么,国公这个封号,也算是比较稀少的,一般而言,只有位列朝臣前列的,再加上立下可怕功勋的才有可能因功封赏,其他的大多数是出身决定的。

    以周文秀的年纪,再加上从军的经历,提升不可谓不大,可是偏偏,出来少数不知内情的辽国将军之外,其他对于周文秀,没有任何的嫉妒,因为他的功劳太大了。

    第一战还不算什么,一般战斗力强大一点的辽国将军,要想做到这一点,只要稍稍的运气就可以了,率领着精锐,干掉2万的步卒而已。

    第二战就相当的可怕了,在神风飞起,整个战场上没有任何视野的前提下,率领着2000人,冲击着10万人的阵营,这要多么英勇才能够做的出来,甚至毫不客气的说,这不是自杀式的冲击,而是真正的攻击,战果相当的辉煌。

    更别说最后一个功劳,这直接决定了辽夏之战的进程了。

    元昊刚开始,是稳坐钓鱼台,因为他很清楚辽国的后勤能力,再加上沙漠绿洲的破坏,要运送到兴庆府每一石的粮食,辽国可能要付出三四石的粮食,一个不慎,甚至会付出更多。

    辽国的粮食产量,远没有北宋那么多,甚至可以说是紧张,辽国国内,也就是幽云十六州哪里,有些粮食生产,其他的,都是牧民,虽然运送的,有一批肉食,可是也存在着不易保存的问题。

    要想保存肉类,有其他的办法,有一点是无法避免的,那就是腌制,只有用大量的盐来腌制,才能够保证食物不腐朽。

    辽国的盐并不多,也就是西夏和北宋供给一点。很少有腌制工艺辽国,无法长时间的保存这些肉食,也就是现在天气逐步的寒冷,当冻好的肉食,逐步的送过来之后,这才勉强的解决。

    哪怕辽国经过了初步的试探,损失了几千人之后,就不再攻城,可是元昊一直都在等待,在积蓄力量,当辽国支撑不了,后退的那一刻的,就是他反击的时间。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