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制艺,难!-《知否从蒙童开始》


    第(2/3)页

    最终分下来,外舍生七十余人,内舍生四十余人,上舍生最少,仅仅七人,卫辰也在其中。

    外舍和内舍主要由两名坐馆童生代为教授,林延只是每三日讲一次课。

    林延主要的精力,还是放在了上舍这七名学子身上。

    他们都是义学最杰出的学子,林延给他们定下的目标就是进学,中秀才。

    林延给上舍生讲的第一堂课,就是科举考试中最重要的制艺之道。

    所谓制艺,就是令后人闻风丧胆的八股文,也叫时文。

    大周朝开科取士,判、诏、诰、时务策论这些都是旁枝末节,唯有八股文才是最重要的录取依据。

    对此,林延也丝毫没有讳言:“虽说读书为学求的是大道,不用拘泥于举业,可哪个读书人又能真的看得开?说到底,咱们读书人做制艺文,就是为了中试!”

    林延这番话说得十分投入,声韵激昂,听得堂下的卫辰等学子都是暗自振奋。

    林延扫了一眼学子们,郑重道:“这制艺第一步,便是破题。破题往往只需两三句话,看似简单,实则最难。你的立意深浅、才学多寡、笔力高下,只破题这几句,考官便可一览无余了。”

    卫辰在下面听得连连点头,心想自己前世的议论文写法,不也大多是开篇先点明题目么,这两者倒是颇有共通之处。

    难怪古人说,八股文章若做得好,随你做什么,都是一鞭一条痕,一掴一掌血。

    不过,随着林延的继续讲述,很快卫辰就明白了,为什么这么多人都对这八股文深恶痛绝。

    首先,破题之中,人和物都不可以写出原名。

    如文王、周公、孔子这些,都要称为“圣”,孟子为“亚圣”,诸子则称为“贤”,其余草木花鸟器物之类,也全部要用“物”来代替。

    仅此一项,卫辰就已经觉得麻烦之极了。

    可破题的忌讳还远远不止这些。

    比如“周公思兼三王以施四事”这道题,读题时必须先记起这句话出现在《孟子》哪一篇、哪一句,然后结合上下文,理解这一句的意思。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