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此刻,明伦堂内,这位卢老教谕正大义凛然地给新入府学的五名生员训话。 “尔等不要以为入了府学,就可以马放南山。古时考校弟子,一年离经辨志,三年敬业乐群,五年博习亲师,七年论学取友,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方谓之大成。 尔等虽为生员,也曾经寒窗十年,但学问做到哪一步了?恐怕有人连离经辨志还达不到吧?而今你们入了府学,就好好读经,功课不可怠慢!” 听了卢教谕这番话,王尧臣、翁定帆、唐鹤年三人心里都是凛然。 这位老教谕不愧是江宁城有名的老儒,这是一上来就给了我们一个下马威啊! 卫辰和盛长柏相视一眼,都在心底暗笑,看样子,是这三位同窗的拜师礼没有给够,或者说,是给得不得其法。 那边王尧臣三人还在因为卢教谕的训话战战兢兢,这边卢教谕已是换了一副笑脸看向卫辰。 “卫辰,你年纪轻轻就取了廪膳生员,很不错,你的文章我也看过,已是登堂入室。” 和卫辰说话时,卢教谕的语气温和之极,与刚才的严厉简直判若两人,这前后的转变之大,令王尧臣等人都是目瞪口呆。 “谢教谕夸奖。”卫辰躬身道:“教谕,学生有一不情之请。学生要准备乡试,故而想要多出门广学交游,望教谕通融。” 卫辰来之前,早就将府学里读书的流程打听清楚了。 大周建国初始,官学风气肃然,上自国子监,下到各地县学,都是从严治学。 但到了如今,学风早就不似当初了,无论府学县学,都是松弛不堪,甚至听说那号称大周最高学府的国子监,如今也是一蟹不如一蟹。 卫辰在府学读书,无非就是再将自己当初在盛氏义学里的流程重新走一遍,至于教谕和训导,都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很少把学生放在心上。 如此风气,也难怪当初林延愤而辞官,宁愿去盛氏义学这么个小学堂当塾师了。 因此,卫辰并不打算在府学浪费时间。 平日里在家读书,偶尔出外交游,这才是卫辰成为秀才之后的打算。 卢教谕听到卫辰的要求,捏须沉吟片刻,缓缓道:“你的文章已是出类拔萃,再闭门造车确实是不可取,广学交游、触类旁通才是治学之道。 这样吧,每年提学道主持的岁试,你不可缺席,其余时间若要出游,则须与我事先告假,如何?”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