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上一章的疑问-《知否从蒙童开始》
第(1/3)页
1)糊名的问题。
糊名是肯定的,但是在定下五经魁之后,所有的糊名就都拆开了,接下来就是前五名的排序,当然最主要就是第一名的归属。
真实历史上不同朝代不同时期的具体操作肯定不一样,反正本文就是这么理解并且设定的,感兴趣的读者可以往回翻一翻,前面写乡试的时候也是定下经魁就拆开了糊名。
2)徐穆剧情问题。
首先要明确几个前提。
一是徐穆与徐麟表面上谈不上亲朋好友,但往前倒个五六代或者七八代确实扯得上关系。
二是行卷干谒。
也就是在考前带着文章私下拜见主考官,这种行为唐宋元明清都有。从有科举制度以来,一直到科举制度彻底被废除,自始至终都没有杜绝过。
三是科举舞弊屡禁不止。
唐代礼部侍郎钱徽舞弊案,北宋陈尧咨、刘师道舞弊案,南宋秦桧舞弊,明朝甲辰科场案,清朝顺治丁酉北闱科场案,光绪年间,周树人的爷爷还搞过贿赂乡试考官的事情。
四是科举舞弊被检举揭发的代价并没有一些读者想象中那么大。
前面提到的北宋陈尧咨、刘师道舞弊案中,礼部试主考官陈尧咨因为伙同刘师道替他弟弟舞弊,被贬为单州团练副使,但很快就被起复,甚至后来又再次担任过科举考官。
当然,这只是北宋的情况。
到了明清时期,尤其是清朝,科举舞弊一旦被抓到,动不动就是杀头,那又是另一回事了。
五是科举考试并不公平。
朝中大员有很多方法对科举结果施加影响力,而且还不会被定性为舞弊。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