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 收获的季节-《知否从蒙童开始》
第(2/3)页
而且,钧瓷贸易还带动了禹州各行各业的发展,比如之前提到的服务行业。
除此之外,禹州的药材行业也沾了不少钧瓷的光。
禹州本就是大周有名的“药都”,有着丰富的药材资源以及源远流长的药材炮制技术。
据传,扁鹊、华佗、张仲景等名医都曾在禹州行医,尤其是孙思邈,更是长期居住在禹州,并在此成就了“药王”之名。
禹州药材一向享有盛名,许多本来是奔着钧瓷来到禹州的客商,在禹州逗留期间,都会本着利益最大化的原则顺带采购一些珍贵的药材带回去贩卖。
这也就导致禹州的药材交易市场兴旺发达更胜从前,成为了禹州赋税的第二项重要来源。
瓷器行业一马当先,药材行业、服务行业紧随其后,这就是禹州赋税来源的三驾马车。
而传统的田税在禹州赋税构成中的占比则被压缩到了极限,仅有二成不到。
不过,卫辰从未因为农业贡献的赋税少就忽略了它。
在卫辰心中,农业一直都是重中之重。
卫辰心里很清楚,就算禹州的工商业发展的再好,能够吸纳的劳动力也是十分有限,禹州境内大部分老百姓还是要靠地里那点儿收成过活。
正所谓,五岁之耕,必有一年之凶。
种地是一个看老天爷脸色吃饭的行当,丰年想要吃饱穿暖都是勉强,凶年就更不用说了,挨饿受冻都算是幸运的了。
因此,眼看官库里的银钱多的都快放不下,卫辰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减免了禹州百姓三成的田税,派人从湖广等地买粮补足差额,让百姓能够休养生息。
除此之外,卫辰还颁布政令,由官府出面购买农具、牲畜、种子等等,无偿出借给农户使用,并且募集丁壮,兴修水利,为明年的春耕做好准备。
一条条一项项,都是实惠得不能再实惠的德政,自然引得禹州百姓欢欣雀跃,口诵青天不止。
天佑六年冬天,禹州百姓难得过了一个好年,而卫辰尚且唯恐自己做的不够。
……
这日,一大清早。
禹州城南门外,早已是人山人海。
人群中央,卫辰带着禹州城内一众官员属吏庄严肃立。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