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抱住大腿-《天命水浒》
第(1/3)页
宋太祖得国不正,因此对武夫严苛防范,对文人士大夫百般亲睐。
三年一次的科举取士,让社会精英纷纷涌向科举仕途。一旦成功做官,不但不用缴税、服役,被蒙荫的子女还能免试做官,从一岁就能领取俸禄。
正所谓,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士大夫阶层规模越来越大,越来越世袭化。
形成了皇家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局面。
这也促成了有宋一代,出现大量名垂后世的宰相。
比如,老成谋国的赵普、威逼皇帝的寇老西、锐意改革的王安石、先天下而忧的范仲淹、很会砸缸的司马光.......
当然,还有四起四落权倾天下17年的一代权相蔡京。
宋徽宗赵佶对权力太大的蔡京非常忌惮,四次罢免,却又不得不四次将他扶上相位。
蔡京被第四次罢相之后,对赵佶采取的就是糖衣炮弹攻势。
铸九鼎,建明堂,修方泽,立道观,修艮岳。怎么奢靡怎么来,更是让道士把赵佶吹捧成天帝长子“长生大帝君”下凡转世。
你拿这个来考验末代皇帝,谁能受得了?
原本继位之初还有些雄心壮志的赵佶迅速腐化堕落,一心享受和修仙。
赵佶被诱骗在艮岳之内,无人制衡的蔡京自然是肆意妄为,一手遮天。
对现在的文人士大夫来说,蔡太师虽然不再是宰相,但比宰相更加尊贵。
蔡太师可以一言而定官员的仕途,这对于官员来说,这简直比亲爹还要亲。
济州知尹董昌言是宣和六年进士,朝中恩师乃是尚书右丞白时中。
而世人皆知,白时中乃是蔡京门下走狗。
所以,当董昌言在府衙后堂见到晁盖装扮的蔡家府干,并看了蔡太师的亲笔后,颇感荣耀之时,同样诚惶诚恐。
“太师竟知我济州董昌言?”
知尹大人觉得这是一个攀上高枝的好机会。
“尽心为太师办事的,他老人家自然会记在心头。”
晁盖漫不经心的说道。
“敢问这位上差怎么称呼?”
董知尹陪着小心。蔡太师对敌人冷酷无情排除异己,但对自己人没话说,也向来坚持举贤不避亲。
儿子蔡攸、蔡倏、蔡袺,孙子蔡行,皆官至大学士。没有官职的儿子蔡鈃还娶宋徽宗的女儿茂德帝姬。
蔡家许多仆役被外放做了大官,外嫁的婢女还有被封为夫人。
许多科举仕途无望的人,都通过进入蔡府来实现自己的当官梦。
看来这位仪表堂堂的蔡府干员也是走的这条路。一旦外放,说不定也是一府知尹,将来官途怕不在自己之下。不可轻易得罪。
“在下蔡羊,是太师府里心腹人。今奉太师钧旨,特差来这里拿这七个贩枣子的并卖酒一人、在逃军官杨志各贼正身,限在十日捉拿完备,差人解赴东京。董知尹,接钧旨吧。”
“这......,上差,这件事昨日下官已受了梁府虞候的状子,已经差缉捕的人跟捉贼人,未见踪迹。
若有些动静消息,下官亲到相府回话。”
董知尹也是犯愁,这无凭无据大海捞针般的寻找,哪儿去找贼人?
“混账!”
闻听此言,晁盖怒声叱喝:“你以为我是何人?不懂得你们这些阳奉阴违之辈使用的拖字诀么?”
“上差息怒,下官绝无推脱之意,只是线索实在难寻......”
董知尹被呵斥的一惊,心中微怒,我在这济州府两年,一直是对别人呵斥,何曾被他人这样呼来喝去,再怎么说,我也是正规科举出身。
“闭嘴!”
晁盖更怒,指着知尹的鼻子骂道:“你此时怕在心中腹诽,认为我在强人所难?是也不是?”
“不敢,不敢,下官岂敢腹诽上差。我有上好春茶,请上差暂饮,息怒,息怒啊。”
董知尹冷汗直冒,急忙吩咐师爷端着一个托盘上来,红绸盖着。
“请上差品茶。”
董知尹连连赔笑。
“嗯?”
晁盖挑起红绸一角,只见托盘上整齐的摆放着九锭雪花纹银。
“茶是好茶,但我担心知尹老爷和我无福享用。”
晁盖脸色稍霁,却仍不松口。
“请上差指点!”
“罢罢罢,董知尹如此知趣,我也不能不近人情。实话告诉你,十万贯对于我家老爷来说,九牛一毛也!
但两次被劫,这分明是在打我家老爷的脸。
老爷若是没了脸面,我等下人怎么还有脸活着?
我若不能回太师府顺利复命,董知尹,你怕也要去那沙门岛走一遭!”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