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九十六章:高拱的疑问-《穿越成大明王朝1566之高翰文》


    第(1/3)页

     book chapter list       高拱这话倒是把宋应昌问住了。

      因为几乎每隔几天都能收到高老师寄来的新学学术动态,但关于杭州新政还真的是少之又少。

      好家伙,自家老师总不至于是靠着运气好实现的杭州繁荣吧。

      想到这里又思考了一下。

      排除了先前的救济难民流民,又排除了一个先前的规模以上作坊发货征税。

      还排除那些新设的铺兵巡检司。

      所实话,能够想到高老师主动做的事情还真不多。

      交易所这些,太复杂了,还要配合差分机,说了估计高阁老也没法操作。

      宋应昌思考了很久,才想起一个确实是今年杭州的主打政策,而且京城也可以有样学样的。

      “我老师那边,今年最大的政策其实是黄会长与我师弟在捣鼓的一个杭州综合价格利润平台。”

      宋应昌这里倒没好意思说什么大头领,显得太像帮派草莽了,不得已换了个会长的称呼。也不知道当初老师怎么想的,居然沿用大头领,也没换个文雅的。不知道的还以为是梁山呢。

      “什么平台?”高拱本来没寄希望能听得什么具体的,但宋应昌能说出来,自然要仔细听一听了。

      宋应昌给高拱提了把椅子,自己也坐了下来,才细细地说了起来。

      高拱一开始有些不耐烦,因为新学的东西,仿佛都是孩子没了娘,说起来又臭又长的。但既然端椅子,就表明宋应昌会认真说,听着听着也就认真听了下去。

      这个平台不是别的就是打算成立一个杭州商报与价格中心。

      里面主要是披露大宗原料,半成品的出厂价格,以及毛利率,销售净利率这几个指标。

      杭州后面会有新规,任何规模以上的,或者总资产收益率达到15%以上的中小规模的公司或者作坊都要主动披露。

      但也有好处,凡是披露的,平台会免费送行业价格利润定期分析报告与第一时间抄送杭州商报。

      为了防止作假,任何买过商报的,想要投资关联作坊,无法以近期披露价格进货的,或者赚不到差不多的钱,都可以凑齐三家人联合提起上诉,当然如果单独一家投资金额特别大,比如上了五万两银子的,也可以单独发起诉讼,要求对应披露信息的行业在位者公司给予赔偿。

      当然涉事的几家披露公司也可以抗辩。只要理由成立即可。

      比如间隔时间太长,亏本投资人是根据上上期商报的数据结果投资,这期商报已经有新的变动。他自己没看。或者有重大事项,确实改变了,比如仓库火灾什么的。行业里的都知道,但亏损人自己不去打听就入行。

      或者有记录表明亏损人有案底在身,因此害怕违约损失,不愿意给他一个普遍正常的价格优惠,需要额外加价才能发货交易。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