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节沧北演讲-《攻约梁山》


    第(2/3)页

    尽管殊长老自始至终什么也不肯说,高僧们对殊长老与赵公廉的那次会面到底是啥情况什么也不知道,但这不妨碍他们判断。他们都敏锐意识到赵公廉的强硬冷酷无法撼动,更敏锐察觉到这里面暗藏的大凶险。

    殊长老越是不肯透露半点信息,这事越是瘆人。

    细思极恐。

    有之前不赞成恃众要挟赵公廉让步的高僧智者就说了:“早说过赵公廉这个人是不能耍手段逼迫的。沧赵家族的人骨头都是钢铁一样硬得很,心在该硬的时候就石头一样不可开窍,怎么可能这次就变了呢?以高僧身份耍赖耍瘨痴耍强硬,这肯定没用,自负智慧心计装悲哀可怜骗同情,也没用。都是徒落笑话,只会丢尽我等高僧的最后一点脸面。正确的唯一做法就是安分地听安排,做出积极配合沧北的姿态,这才可能换些处境的优待。可就是没人听进去。现在好了......“

    ”赵公廉显然就是不让步。怎么办?难道我们还仗着沧北汇聚了几十万佛门弟子真煽动僧众群起闹事甚至造反?”

    “那是送死,更是造孽,有违我佛门祥和天下的立派宗旨,只会让朝廷更加认为灭佛是对的而毫无愧疚改过,也让心里实际是同情我们甚至是仍然信仰我佛的那些官员也对我们失去支持,不会有机会就为我们说话。引发战乱,祸及天下,百姓受牵连遭难也会骂我们是假慈悲,会说我佛门确实是如朝廷所说的那样是表面神圣高洁暗里肮脏的邪教。失去天下人心,那我佛门可就真得彻底完了,再无翻身的可能,傲然屹立华夏上千年的大教真就从此没立足之地彻底从华夏消失了。那样的话,我等罪孽大了,佛祖慈悲普度也不会原谅我们......”

    被批评的绝大多数高僧自然不服,但一时间,唧唧歪歪端架子耍瘨痴大师或无赖等行为都不见了,都苦脸老实干活。

    僧人领袖不敢闹腾了,其他僧人立马就老实了,一个个心怀着惊惧,每天小心翼翼努力完成当天的秋收任务。

    这些滞留大宋的寻常僧人能在寺院混得舒服不舍得离开本寺而转投海盗求新生,自然没一个是傻子。

    都很清楚:连高僧都没安全保障,不听话就极可能遭到严厉惩罚,连高僧都吓老实了,一个个都溜溜得乖顺,叫干啥就干啥,遭打骂都没脾气,那他们这样的若是敢不安分,只会更惨,稍有点事,说不定被官兵随手杀掉都不是没可能。

    毕竟,到今天赵公廉还没拿僧人立威呢。

    而威早晚是要立的,可千万别杀到不长眼的自己头上。

    自己这样的无名小卒,随便杀了就杀了,有谁会在乎?

    只能是骇猴的那只倒霉鸡,怕是死了还会被其他僧人嘲笑而不是激起众僧的愤慨。

    五十多万僧汉(包括抽走单列入军的武僧)一齐老实秋收。

    当高僧们看到单编的一个个武僧团在附近干活更积极更肯吃苦卖力,也比寻常僧人团更有组织纪律性更服从管理和安排,他们震惊了,实在想不通赵公廉领导的沧北官府到底有什么手段能如此迅速地把深受佛门影响的武僧们在如此的短时间内就改造成忠心边军的人。

    实在难以接受啊。

    毕竟佛门才是最擅长说教和迷惑人心的。赵公廉再厉害又怎么可能敌得过佛门上千年积累的智慧与手段?

    但事实摆眼前,不接受也得认了,不服也得服。

    如此一来,高僧们的心也凉了,暗里实际根本不肯顺服的心在失去武僧指望后终于死心了,心丧神死认命地干活。

    他们不明白的是:留在大宋不肯叛逃的武僧表面看上去都是虔诚佛祖忠心寺院迷信并崇拜他们这些高僧的,实际只是一小部分是真正虔诚地把自己的一切都想彻底奉献给佛门的,而其它绝大部分只是靠着大宋佛门讨不劳而获生活而已。

    这样的武僧团体,在朝廷灭佛后,讨生活的武僧一看佛门没了指望,在寺院当武僧的好日子没了,在沧北恶劣的形势下幸亏还有一身武力能被看上,有幸入了军中有了出路,自然迅速低头承认现实,努力表现让沧北官府满意好换取待遇。

    剩下的那点真正虔诚的武僧入了沧北军会反思佛门之过,自然想为佛门出路与自己的信仰努力做弥补与争取,可又什么也不会做,只有一身的武力,在看到其他绝大多数武僧的老实表现后自然顺大流努力争取先当个卫国为民的好军人。
    第(2/3)页